你在这里

抗日神剧是高级黑

在我看过的韩国电影里面,其中有两部战争片给我印象十分深刻,我简单介绍一下:

《鸣梁》,影片讲述的是公元1597年朝鲜王朝李舜臣大将,率兵抗击以来岛通总为前锋的日本侵略军。

《最终兵器:弓》,影片讲述的是公元1636年满清铁骑率兵侵略朝鲜王朝,朝鲜神箭手南伊勇闯敌营、救出妹妹的故事。

首先说说《鸣梁》,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该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第一点是这部韩国电影在影片中不但没有丑化日本侵略者的形象,反而将日本侵略军前锋将领来岛通总刻画得十分沉稳、勇武、刚毅,片中的底层日本兵也个个有进无退、骁勇无比。第二点是朝鲜大将李舜臣的视死如归,以一当百,力拔山河气盖世。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UU7LdibHplkwHvEibu9EBlmLxL7sHlQM9A0drUhGwGUObbGfOAbaIF0g9MEpH3hADUQEsRc2C1wWYvpbek5SFFD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韩国电影《鸣梁》中,日本侵略者来岛通总的形象,沉稳、勇武、刚毅)

再说《最终兵器:弓》,这部电影讲的是清兵在入关之前腾出一只手、征服朝鲜王朝的真实历史,这段历史叫做‌‌“丙子胡乱‌‌”,影片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然而片中朝鲜神箭手南伊勇闯敌营、救出妹妹的故事,则是虚构的。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这两点,第一点是影片对满清侵略军形象的刻画,给我视觉以极大的冲击,我活了37岁,看过中国人所拍摄的无数清兵题材的影视剧,坦率地说,我没有看过这么勇猛威武的清兵,而且还是韩国人拍出来的,真是令人羞愧。

这部影片中的满清骑兵,个个强悍无比,敢打虎,敢跳崖,箭射进肉里,敢亲手将箭杆折断,幸好我不是女的,否则我很难控制自己不爱上这群清兵。

第二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朝鲜神箭手南伊,面对满清骑兵这样强大的劲敌,他依然沉着冷静,毅然杀入敌营,其英雄形象,如泰山顶天立地,可歌可泣。

(韩国电影《最终兵器:弓》里面的满清侵略军形象,如狼似虎,气势如虹)

事实上,韩国电影里面这些侵略者的形象,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封建时代的旧日本,倭兵是出了名的凶狠善战;而满清骑兵在大清帝国的立国初期,他们也确实是朝气蓬勃,气吞山河,所向披靡,否则人家也得不了关内的江山,尽管说起来令人不愉快,但当时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韩国人就算要篡改,那也篡改不了,倒不如索性尊重事实算了,这样拍出来的电影反而更真实,更有生命力。

问题来了:韩国人自己拍的、以讴歌民族主义、宣传反侵略题材的电影,如实刻画侵略者的威武,难道这不是‌‌“美化‌‌”日本侵略者、‌‌“美化‌‌”满清侵略者吗?为什么韩国的‌‌“有关部门‌‌”不来‌‌“管一管‌‌”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电影里的侵略者形象越强大,就越是衬托出大将李舜臣、神箭手南伊这些朝鲜民族英雄的伟大,就是面对这么强悍的敌人,李舜臣们、南伊们都顽强应战,毫不气馁,坚决不投降,迎难而上,视死如归,敌人越强悍,其朝鲜民族英雄的形象就越是伟岸。

说到这里,道理就很清楚了:韩国电影表面上美化了侵略者,实际上是通过对强敌形象的构建、进而搭建自己民族英雄更强大的形象,敌强我更强,韩国的电影人其实是在讴歌自己的民族英雄、给自己民族英雄的形象加码,这,就是为什么‌‌“美化侵略者‌‌”的《鸣梁》、《最终兵器:弓》不但没有招致韩国观众的反感,反而能够在票房方面获得巨大的成功。

侵略者确实是强大的,否则他们不敢来侵略;同理,反侵略的民族英雄同样也是强悍的,否则他们不敢视死如归,奋起反抗。真正优秀的文化产品,首先要真实,要敢讲真话,讲真话不但不会有损民族英雄的形象,反而能使民族英雄的形象更加高大。

我们来看看中国抗战电影中日本侵略者的形象:

(中国抗战电影里面日本侵略者的形象,形同猪狗,神如智障)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在中国各地电视台终日轰炸式反复滚动播放的各类抗日神剧中,日本侵略者的形象,其实都是大同小异,都是低能儿,样貌丑陋,举止荒唐,反应迟钝,不堪一击,只要中国人愿意出手轻轻一撕,鬼子就像手撕鸡一样,脆脆的,很好撕。

问题是:日本鬼子既然这么窝囊废,那么你为什么整整打了八年之久?为什么这些无能的日本鬼子可以从你的杭州湾登陆、一路打到了独山?

对此,只能有一个解释:你们比日本鬼子,更窝囊。

所以在满足了肾上腺素的尽情挥发之后,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些抗日神剧,表面上是丑化日本鬼子,实际上是在丑化中国人,因为中国人,竟然连这么窝囊废的日本侵略者都打不过,整整打了八年,濒临亡国,最终要依靠美国人的原子弹来救命。

依据我们的抗日神剧,鬼子很窝囊,然而人家踏破了中华四百州,以逻辑推之,那么中国人必定更窝囊,这些抗日神剧,本质上不是要黑鬼子,而是要黑中国人,总之,抗日神剧才是真正的反动言论,抗日神剧是真正反人民、反民族、反对炎黄子孙的高级黑。

那么既然抗日神剧通过丑化日本鬼子的方式、间接丑化了中国人,为什么中国的观众一边看着间接丑化自己的影视剧一边鼓掌呢?丑化敌人就间接丑化了先烈,难道那些编剧、导演都不明白吗?

事实上那些导演和编剧,都是十分聪明、极度狡猾的人,这些人多少都读过点书,他们之所以在抗日神剧中丑化侵略者,原因其实有多个:

1、因为曾经打不过人家,所以只好在影视剧里面丑化人家,求得心理安慰,这是一种弱者心态,是一种怨妇心理,是一种阿Q式的无能,是一种深层次的自卑,这种人不敢直接面对敌人的强大与先进,也知道自己永远强不过人家,所以索性丑化敌人,闭上自己的眼睛,我管你多强大多先进,总之我不看、不知道、不学习,不超越。呸。

2、导演和编剧们根本不敢在影视作品中哪怕稍微‌‌“美化‌‌”一下侵略者,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一顶‌‌“历史虚无主义‌‌”的大帽子,然后把你的片子给枪毙了,通不过,这样的话,剧组的巨大投资就泡汤了,怎样确保投资安全呢?丑化鬼子,越是丑化鬼子,就越是政治正确,越是丑化鬼子,自己就越安全。

3、导演和编剧们都知道,在中国收看抗日神剧的观众,都是些唱《爱情买卖》、跳广场舞、穿西裤配运动鞋、头皮耳垢眼屎鼻毛外露、读《知音》和《故事会》的low人,这个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求真实,只求发泄。你的文化产品必须要迎合这群人的口味,你才能挣到钱。

而且这个人群的数量是以亿为单位的,谁违背他们的口味,谁就是和钱作对。导演编剧们聪明得很,先挣他一把再说,管他妈死后洪水滔天。

所以当这群观众从《爱情买卖》的MTV切换到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画面,他们当然条件反射地叫好,他们当然不会意识到:丑化自己的敌人,事实上就是丑化自己的先烈,因为我们有一百多万的抗日将士,死在这群窝囊废的日本鬼子手上,既然是死在窝囊废手上,那么当然更是窝囊废。难道不是吗?

毫无疑问,这是亵渎先烈。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

韩国电影的所谓‌‌“美化‌‌”侵略者,其实不过是客观还原了历史事实,韩国电影人这样做,是为了衬托朝鲜民族英雄的伟大;同理,我们的影视剧,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反映历史面貌,这当然不是为了向侵略者致敬,而是为了衬托我们抗战英烈的伟大。

抗日神剧这种荒唐现象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长期的反日教育,已经使丑化鬼子这件事成为了政治正确,而这种政治正确,已经压倒了历史事实的重建,所以同样是反侵略的民族主义题材,人家韩国人可以拍出《鸣梁》和《最终兵器:弓》这种精品,而我们的文化界,却永远只有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零式战斗机、和充斥了荧屏的智障鬼子兵,这个时代的文化人,既愧对先烈,也愧对子孙。

记得三年以前,有一个很成功的文化商人曾经通过微信,以忠告的口吻,对我说过这么一段话:在中国的文化市场,你的作品必须要low,越是low,就越有市场,越是low,你挣得就越多,如果你不想迎合这些low人,那我劝你还是改行干别的,别蹭文化界这口饭。

那位文化商人鬼得很,隔了一个小时后,他还不忘提醒我:刚才我给你发的微信,你看了要删,不要外传。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