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文革艺术的前世:引领世界潮流

自19世纪中页以来,西方文明全方位主导世界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当今中国在经济、科技和甚至军事等很多领域都在迎头赶上西方主要国家,但在政治思想理论以及文化艺术等软实力方面仍然差距巨大也是难以否认的。然而,可能今日已经不为人知的是,半世纪前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初期的乌托邦思潮和一批文革文艺作品曾一度短暂冲上世界潮流的风头浪尖,得到诸多西方左翼青年和文化人推崇与效仿,一时成为全球文艺理论的最前卫。

藉纪念和回顾文革发动五十周年这一历史时刻的机会,BBC中文网特别采访了一些文革艺术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并作为“文革五十年”专题栏目的一部分,特别为您介绍和分析当年以及当代文革题材艺术作品在西方获得的反响和原因。

世界革命大潮

自从1966年5月16日文革正式发动至今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东西方学者如今在谈论中国话题时,很多人都会指出中国近三十年来已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多方面改变落后西方的局面,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领先。然而当话题转到政治、思想、理论、文艺、文明和话语权等软实力层面时,继续会认为中国迎头赶上西方的便变得凤毛麟角了。

但恰恰是在1960年代末期,在被中国人如今称为“十年浩劫”的文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的高峰期,“破四旧”(打破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四大”(打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以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乌托邦理念被当时特别是欧美左翼运动精英冠以最前卫、最民主和最革命的名头,而中国文革初期的很多文艺作品也被当时一些以反叛为荣的西方左翼精英作为引领世界潮流的榜样。曾让百千万中国年轻人激动不已的大破大立、反权威、造反有理的思潮也同样在欧美大地得到过声势浩大的响应。

从萨特到五月风暴

长期研究西方艺术史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河清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介绍说,1960年代末的西方,尽管主流社会对当时苏联和共产中国持有厌恶、讽刺和反对态度,但在不少左翼自由派文化精英中,特别是像诸如存在主义大师萨特(Jean-Paul Sartre)等一批法国左翼文化精英,在可能并不完全了解中国真实情况和毛泽东真实意图情况下,将文革的动机和目标理解为追求“真正的民主”,认为文革是普通“人民”向往和追求民主与自由的运动,而文革中应运而生的文艺作品则是反传统权威的“大众艺术”。

欧美多国在1960年代末相继爆发了效仿红卫兵高举毛泽东语录的抗议和示威活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一些激进青年也把毛泽东思想和文革思想看作思想指引。各种西方文字版本的毛泽东语录和文革宣传画成为左翼青年的绝对“时尚品”。法国更是在1968年5月间发生了被称为“五月风暴”的震惊世界的大罢工、大游行和大骚乱。其间,数以千计学生占领了巴黎许多大学校园和重要地标建筑,并与警察发生“巷战”。很多西方年轻人,还效仿红卫兵的“破四旧”行为。巴黎美术学院的学生还学习红卫兵,捣毁了校园中几乎全部石膏像。五月风暴迫使戴高乐总统和很多政府要员被迫躲避到德国,并最终导致戴高乐政府倒台。

解读东风西渐

1960年代末弥漫在西方左翼文化人群众的文革热随着这场残酷运动的真相逐步明朗化很快降温消散了。世界对文革思潮和艺术作品曾引领潮流的记忆也已渐渐淡漠了。但有关文革艺术的各种看法和争论却未停止过。

美术史学者,加拿大庚高迪亚大学教授段炼认为,当年文革艺术正好赶上西方也在经历的“造反”大潮,其中很多理念与西方自1950年代末兴起的波普艺术(Pop Art)有不谋而合之处,因此很容易就得到认同。

中国木心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和学者陈丹青表示,西方很多学者和艺术人当时和现在去追捧中国的文革艺术多少都有些虚伪和别有用心。他认为,由于中国近现代长期“文化符号贫乏”,因此有了一点像文革这样的文化符号,就被西方拿来消费。

多次在美国和加拿大策办过大型文革题材作品展的策展人和艺术家郑胜天则认为,应从历史角度看待文革艺术。他认为,文革初期不论西方还是中国,很多人被宣传的乌托邦式理想主义所吸引,真心感到兴奋与感动。因此很多东西还是有历史研究价值的。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