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出师表》有多好

《出师表》是好文章。

文章的品第,一半在质,一半在文。

质是文的本体:立意、主旨。《出师表》的意图、主旨、姿态,或者说,三观与用途,无可置疑。其忠诚恳切,劝善抑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千古表率。

或者有中二少年叛逆心强,觉得这种词采是道德文章,觉得一切三观正的文章都是虚有其表,觉得抖机灵耍词句的才是好文章。然而诸葛亮以行践辞,这文章的意图劝谏,他最后以生命践行了。
 

但我今天不想谈论《出师表》有多真诚。我只想说他文笔有多好。

《出师表》本身留下成语极多,危亡之秋、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猥自枉屈、不知所云。

但好处不在辞藻上。刘勰、苏轼、王夫之都说过《出师表》的好处是畅,是简,是达。
 

《出师表》全篇浑然,恳切而不滞涩,不拖泥带水。文气畅达。

哪位问了:文气怎么来?答:跟听相声似的,结构和节奏。

关于节奏,王小波以前举过一个例子。

好的翻译是: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

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

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差一点的翻译是:

我爱你彼得的营造,

我爱你庄严的外貌……
 

王小波说后者有二人转的调子,其实那意思是:

后者带有韵文的反复。

不是说韵文不好,而是不能老用。好的散文,节奏铿锵参差。夹杂以韵文,就有味道了。
 

好了,回到《出师表》。

开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古文无标点,但我特意分行,读一下感受节奏好了。

极漂亮的散文,长短分明,流畅自如。

先以一短一长句陈述现状,以急气开局。

两句铺排,陈述臣子们的心思。

三组宜与不宜,从宗旨到细节,都叮嘱过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暢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两组均衡的人员介绍,用‌‌“是以,愚以为,必能‌‌”来做反复。

这里气势,比开始明显和缓一些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原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先两句对仗,然后用今昔对比。两短一长,再一个长句收本段。气势又促了一下,但不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两个四字句和两个七字句对仗,带起抒情回忆。

陈述中间,散句加对仗,还是抒情回忆。

最后,用连续的四字短句鼓足气势,陈述出师之气。

是不是最后这段,有叮叮当当让人想拍桌子的节奏美感?
 

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讬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连续四字句加速之后,放长句和缓一下,最后真诚结尾。
 

辞藻丰富,是辞藻的好文章。

节奏明快,是句子的好文章。

文章除了辞藻,还有文气、流势、口感、起伏、长短、节奏。

如《出师表》这样,快慢、长短、散文陈述与韵文铺排并用,文气从头到尾干干净净,又清澈明亮。
 

关于诸葛亮词采不华丽,其实陈寿早有解释。

按,三曹七子,是为建安风骨。

建安的风骨,并非华丽妖艳——曹操听了这话,一定要生气。

所谓建安风骨,是简练刚健,是质朴口语化。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出师表》,都是质朴流畅,刚健潇洒。

因为他们是龙骧虎视跨凌天下的人。
 

陈寿在《三国志》如是说:

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即:有人说诸葛亮文彩不够华美,说话太周到了。那是因为他说话的对象,都是凡人。周公这样的圣人也是如此。

但诸葛亮‌‌“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如何将心志表达到文墨中?除了真诚,也要有文笔的。
 

故诸葛亮写文章,不是摆弄文采用的。他也不是摆弄文采的侍臣,而是心存天下的宰相。

所以文章要端正潇洒、恳切流畅,老妪能解。

因为这不只是给天子,也是要给天下看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