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任平生:时光快流三百年

近来以《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一文而震惊中外、一举成名的红翰林习骅再出新作《崇祯本可不用上煤山》,再度引来众人围观。我也看了一下,作者所写的这两件事是实实在在的,从理论上说也确实存在让崇祯帝虎口脱险的机会,只要他抓住任何一个重大机会。然而问题在于当局者迷,你让当时已经为糜烂的时局而焦头烂额的崇祯帝怎么能够在众多的可能性与变数中一眼就看到历史的真实走向呢?

除非崇祯帝正向穿越历史三百多年,看见现在习骅所写的这篇《崇祯本可不用上煤山》,知道继续拖延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唯有抓紧时间,力排众议与李闯王签订城下之盟。如此一来无论是中国的历史还是崇祯帝本人的命运都会改变。那么当前的庆丰帝如果能够像习骅所希望的那样,正向穿越历史三百多年,看到后人所写的《习大大本可不用上煤山》,他还会像现在这样对处理‌‌‌‌“庆亲王‌‌‌‌”和‌‌‌‌“慈禧‌‌‌‌”犹豫不决吗?

无论是当年崇祯帝的犹豫,还是现在庆丰帝的不决,无非都是因为他们还对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还抱有希望,还指望这批吃明朝饭的官员能够守住北京城,守住本朝江山。你让任何一个高级将领、专家权威来给崇祯帝研究形势,对北京城墙的高度与厚度、北京城内的粮食储备、守城官兵的人数和技术装备,南方勤王部队的数量和进军速度做定量分析,以及从以往的开封围城等战役研判李闯王部队的攻城战斗力,把这一切参数输入电脑做沙盘推演,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北京城至少能坚守一年,而从南方赶来的勤王军队不用一年就可以从后方对攻城的李自成部队形成反包围,如此又是一场斯大林格勒式的伟大歼灭战,而崇祯帝将作为最高统帅而名垂青史。当年这样的御前会议不知开过多少遍了,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历史无情地粉碎了一切看似最现实不过的假象。

把历史镜头倒回三百多年前的崇祯十七年,我们看到明朝出了太多的‌‌‌‌“毕福剑‌‌‌‌”和‌‌‌‌“白岩松‌‌‌‌”,更不用说朝廷里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老虎‌‌‌‌”了,这些人吃的是明朝的饭,最后却都来砸明朝的锅。可叹崇祯帝空有一腔男儿之志却生不逢时,他本可不用上煤山,可是最后却还是败在那些砸锅党手里,尤其是那些平时显得政治立场最坚定的朝廷官员们。翻开历史,最后发现这些人个个都是影帝。昨儿还在崇祯帝面前大表忠心,誓与闯贼势不两立,愿为我朝肝脑涂地。今儿李闯王一进北京城,这些朝廷命官就一个个争先恐后跑到人家那儿效忠去了。

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毕竟过往的历史就摆在那里,就看我们如何解读,从中明了得失了。如果我是庆丰帝,也不用看那些精心分析的形势报告,只要看习骅的这两篇文章《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和《崇祯本可不用上煤山》就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