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公投通过退出学联

学联在“雨伞运动”中的角色与路线受到“退联”派的质疑。(BBC中文网资料图片)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会以大比数通过退出香港专上学生联会,成为第四家通过“退联”议案的香港高校。

自去年“雨伞运动”占领抗议以警察清场结束后,香港学联的八家成员院校当中陆续出现反对学联的声音,认为他们在争取香港民主不力,与泛民主派政团合作的政治路线错误,各院校学生会应脱离学联自主自决,衍生出各院校的“退联公投”。

城市大学学生会星期四(5月7日)凌晨发表点票结果,这次投票的3277张有效票中,75%赞成退出学联。此前,香港大学、理工大学和浸会大学已先后通过“退联”。

在点票期间,选举管理人员发现有人投入墨水包污染部分选票。城大学生会与学联均发表声明予以谴责。

学联在Facebook上发表声明称,“本会对倒墨此等有意破坏公投程序的卑劣行为予而强烈谴责”,但在“香港城市大学学生会退出学联关注组”的Facebook上,不少人留言指控是学联所为。有关指控目前并未得到证实。

点票结果显示,这次投票有72张废票,其中七张标明为受墨水影响而造成的废票。

学联副秘书长,中文大学代表黄嘉辉星期四对香港媒体说,经过城大的“退联”公投后,学联要面对代表性的问题,学联未来数月将把心力放在改革问题上,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在社会运动的参与程度将会降低。城大学生会外务副会长梁晓旸说,公投结果令人沮丧。

城大退联关注组成员邓常丰则在接受香港电台采访时说,城大学生再也不用被学联“劫持”其政治立场,能实践“命运自主”,对他们参与民主运动更为有利,也有利于城大学生会招揽认同学生会但不认同学联的同学参加工作。

学联分裂

学联自1989年“六四”事件后立场亲近民主派。

香港目前有19家可颁授学位的高校,其中八家是“退联”浪潮出现前的学联成员。在城市大学退出学联后,学联的成员只剩下公立的中文大学、岭南大学、科技大学和私立的树仁大学。

香港学联成立于1958年5月,由香港大学学生会等四所大专院校学生会共同创立,自成立以来一直是香港学运中坚,但在1980年代前立场实际上倾向亲北京,支持文化大革命。

1971年,由于美国政府决定把有争议的钓鱼岛交还给日本,引发各地华人不满,香港学联成为了首波“保钓”运动的参与者,组织了不少示威集会。

1984年中英香港前途谈判开始,学联立场开始右倾民主派,1989年北京天安门学运期间参与了香港的声援抗议和罢课行动,后来更是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香港支联会)的创始成员。

不过,在浸会大学学生通过“退联”公投前,浸大学生会代表在学联会议上表态反对参与今年的“六四”烛光悼念晚会,学联也因此作出了有关决定。

现在浸大“退联”后,如果学联不推翻有关决定,则26年来学联将首次缺席这场烛光晚会。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