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LinkedIn的中国生意经

2010年,谷歌拒绝继续在中国市场采取自我过滤措施,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著名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已经在今年2月推出了中文版,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当时,外界就估计该公司会进行一些自我审查,从而使得其服务不在中国大陆被当局封锁。

“我们强烈支持言论自由,但我们也承认,我们为了在中国能够运营网站,需要去适应中国当局的法规。”这是LinkedIn一名发言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作出的表态。

如果用户在中国境内注册或者使用LinkedIn,不论是中文还是英语界面,都会发现使用体验与中国境外有所不同。LinkedIn会进行自动以及部分人工审核,以确保对中国当局敏感的政治内容不出现在页面上。

具体来说,如果用户发表了“不合适”的内容,就会收到站方发送的一封邮件通知,指出发表内容因“含有在中国不被允许的信息”,而不会被“在中国境内的LinkedIn用户看到”。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还透露,如果用户将其界面选择为中文,某些网站功能也会被禁用,其中包括创建及加入群组、发表长文等等。这些功能原本都是LinkedIn的重要社交组件,使用户能够进行公共讨论,形成网络社区。

削足适履  误伤用户

该公司的这些削足适履的举措,也“误伤”了许多非中国用户。《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提到一例:一与中国业务往来密切的科技业投资人发现,他在美国登陆LinkedIn网站发表有关中国的帖子时,其内容被网站过滤;他提起申诉后,站方回复称他是在中国境内发帖的。而实际情况却只是,这位投资人将其账户个人信息中的工作地点设为了中国大陆。

因此有不少用户抱怨称,公司并没有明确表示他们究竟是怎样过滤具体内容的。许多外国用户在中国境内登陆LinkedIn并用并非中文的语言发帖时,都发现他们的帖子无法让其他国家的人看到。这可能是LinkedIn为了保护其中国用户的举措,以免他们发表的言论引起中国当局的注意。不过,上个月,LinkedIn修改了其过滤策略;在中国发表并被过滤的内容,仅仅在中国境内被屏蔽,在其他国家的用户依然能够看到这些帖子。

中国市场 vs 国际声誉

与许多美国科技公司一样,这家总部座落于硅谷的企业一直将自己标榜为自由市场理念的支持者;对网络内容的过滤和审查很可能导致其用户流失。LinkedIn进入中国市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过滤措施,令不少分析人士担心会危及这家科技企业的声誉。

其他科技企业面对中国市场,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2010年,谷歌拒绝继续在中国市场采取自我过滤措施,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该公司与中国当局的关系至今依然紧张,其服务也不时在中国大陆被封锁。

被中国当局封锁多年的推特则表示,他们不会牺牲原则进行自我审查。

而同样被中国封锁多年的Facebook,却依然在寻求进入中国市场。该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向中国企业甚至政府机构销售其广告产品。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