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英媒:香港抗议将如何结束?

仍有香港中学生放学后来到政府总部抗议现场

英国各大报纸星期一继续报道香港局势。各报都注意到,尽管在压力下,抗议人数已经减少,但还有一些示威者希望能坚持下去。

《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发表分析文章说,在北京和港府态度更趋强硬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想知道这一切将如何结束。

文章引述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政治教授崔大伟(David Zweig)的话说,学生应该宣布已获得部分胜利,然后回家,而不是等待一场可能会很暴力的镇压行动。

崔大伟说,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会导致糟糕的结果。这可能变成一场长期的没有结果的等待。同时,当局可能会采取迅速的逮捕行动或再次施放催泪弹。

皮林分析说,因为没有可靠的民意调查,很难衡量公众对抗议者的同情程度。大多数人都说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民主,但有些人觉得学生太天真。

文章说,有些批评家认为,如果香港民主派否决北京提出的有限制普选,他们可能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数十年动荡”

但是,因为这场运动的自发性质,香港民主派政治人物并不能完全掌控局势。

香港民主党前主席何俊仁告诉《金融时报》:“90%的抗议者在20到30岁之间。我们不可能向他们发号施令,指望他们听从。”

香港公民党党魁、立法会议员梁家杰对《每日电讯报》说,如果北京不允许香港进行真正的民主改革,香港可能面临数十年的动荡局势。

“在连续七晚聚集的人群中,几乎有95%年龄在15岁到25岁之间。这些人将长期存在,他们在未来40到50年中,将是香港的主人。”

提到北京的普选方案,梁家杰说:“我想让习近平回答这个问题:即使你施加影响,设法让你的建议通过,但是,这些人是你未来50年要面对的(香港)公众,你将如何管治香港?”

香港“被英国遗弃”

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周日在《观察家报》发表文章,题为“被中国背叛,现在又被英国遗弃”。

陈方安生写道:“对香港事件最令人失望的反应之一是英国的沉默。英国的软弱发言有时比沉默还要糟糕。”

陈方安生指出,英国曾在1984年签署协议,保障香港的核心价值和生活方式,包括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因此英国对香港有道义和法律上的责任。

她说,英国沉默,为的是钱。“英国商人的第一本能是少出头,避免引起注意。他们只想一切如常,想让抗议消失,希望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英国政府的想法与此没多大区别。”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