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与生俱来,有如空气一样,应该无处不在。
作为一位在大陆出生长大工作过的英国华人,我有两套政治理论和心态:大陆事务,我习惯了一言堂,有错我也不表态,不发言,怕被批评还怕入狱。英国事务,太自由了。只要不诽谤,爱怎么说怎么说,也没谁和我较真,反正英国人习惯了三教九流的各种言论,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我来英国已十年,这两套政治心态一直互不相干,也不交叉,更不接轨。我一直很悲观,觉得在我在生之年,没法看到中国追上英国的政治文明。我一直铿锵爱国,2007年还和学联一起去伦敦静坐示威,反对BBC等媒体在报道西藏问题上对北京奥运的抹黑。这次香港学生对于民主的抗争,从一开始我就站在学生立场。我一直没吱声,没觉着这事和我有关,或者没觉得这事我可以发点微小的光,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总之这事上我没有半点责任感。习惯性地我就看热闹,虽然我心里有杆称。身边的华人朋友大概也一样,不管左中右立场,反正没人讨论这事。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位伦敦女友在电话里和我哭诉了半小时,说她为香港学生用稚嫩的双肩撑起的重任在流泪。这是第一次身边有朋友明明白白地表态,她说她最好的女朋友已不太敢和她说话,因为女友的先生支持中央政府,所以反对她的言论。我明白她的立场,可我没觉得自己能做什么。我只告诉她:“你真有勇气。”
其实女友不过是以英国人的方式在说观点。说苏格兰公投时,华人们畅所欲言,可到了香港事务,怎么说的权力都没有,说一点不同观点怎么象在做贼?我们还是在英国呢!这事让我开始反省,觉得自己并没想象中的自由。两天以后,BBC 中文网刊发了我的《中国华人,你为什么不说话》一文。我终于按捺不住,可仍是害怕,所以文中并不直接表露观点,只能旁敲侧击。
当晚我收到一位华人朋友邮件,她说:“好几个朋友分别给我打电话,问我你写的那篇文章是什么意思,认为你是否想号召大家都支持占中。我对此不意外,因为,你的文章的确犯了大忌:惹怒了‘英国华人’。我认为你是一个充满对生活的热情,有上进心并富有同情心的热血青年。但由于年龄和阅历,你在政治上的确很幼稚。希望你今后找准自己的文章定位,不要急功近利。”
这是一位平素和我交往不错的大姐,可这封邮件让我感受到了她从大陆带来的坏习惯:排他性的高压式权威。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更有表达观点的自由和权利。纵使站在不同立场,也要平等待人,而不是用高高在上的语调批评他人。这让我想起10月21日香港学生与香港政府的对话。有香港媒体人评价:学生发言淡定、坦荡、严谨,反应的快速让人震惊;冷静港府官员展示其谦卑和专业素养。那是一场平等的对话。我希望我和这位大姐之间的对话,乃至人民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对话,都能够是平等的。
从置身事外到敢于表态,这十来天我内心一直汹涌澎湃。看着身边的英国人,他们认为自由民主与生俱来,有如空气一样,应该无处不在。可是中国呢?不知何时起我的害怕已被一种坦荡荡所代替:我既不骂娘,也不诽谤,只是有观点想表达,为什么不能说?长久以来我那两套相互孤立的政治心态,似乎开始了某种互动,某种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