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什么样的人会考公务员

他们大多人都出自平凡人家,老实本分,愿意做这份收入虽然不高但还算稳定、体面的工作。很多人以为,上海人应该是报考本地公务员的主力军。但现实情况却是,这一主场优势越来越小

上海人考哪儿

什么人会去考上海公务员,或者说公务员的‌‌“出身‌‌”是啥?作为一名过来人,再加上多年在体制内的观察,我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未必全面。

很多人以为,上海人应该是报考本地公务员的主力军。但现实情况却是,这一主场优势越来越小。我们可以发现,每年考取市级机关招录应届生岗位的公务员,外地人会比上海人多。

个中原因其实大家都明白。第一,市级机关工作体面,且容易‌‌“进步‌‌”,因此竞争激烈。与外省学霸相比,上海人在考试方面确实难占优势;第二,上海人‌‌“门槛‌‌”更‌‌“精‌‌”。市级机关只是‌‌“看上去很美‌‌”,进去之后很容易成为小螺钉,难有存在感。反倒不如基层的一些岗位‌‌“实惠‌‌”,容易出成绩。

所以,在上海的公务员职场,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金字塔现象。越基层的单位,如街镇系统,新任公务员中上海人占多数。这既与语言要求有关,也与报考政策中限制应届外地生报考本地乡镇岗位有关;而到了区县机关,本地与外地公务员差不多半壁江山;等到了有些市级机关,就会出现倒挂现象。

本地人出身多平凡

接下来,我想分别谈一谈到底怎样的上海人、怎么样的外地人,才会选择考取上海公务员。

先说上海本地人。从接触过程中,我将他们简单划分为几种类型。

一种就是父母本身在体制内工作,但多是处级以下或普通职员,他们早早就给下一代规划好公务员这条道路。一般而言,这类背景的考生都有多年的考公史,因为他们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房车父母多已备好,只要努力考入公门即可。而且,在父母与周边人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们确实有不少‌‌“过人‌‌”之处。

至于局级干部以及大富大贵之家,基本不会考虑让自己的孩子当公务员。在这些大人物眼中,公务员职业真心不是个稀罕的好活。他们的子女可以有更好的出路的安排。

这从我身边的上海同事家庭背景可得印证。他们大多人都出自平凡人家,老实本分,愿意做这份收入虽然不高但还算稳定、体面的工作。

还有一个群体值得一提。他们家庭处境基本在这座城市的底层,公务员职业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改变自己乃至家庭命运的机会。当然,现实是残酷的,考入公务员后,他们就会发出感慨,干这份职业远不如等着棚户区的老房子动迁来得实惠。

外地生考公为落户

最后,谈一谈外地人争考上海公务员。据我了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上海读大学的毕业生。因为有‌‌“成为公务员即能落户‌‌”的政策,考取公务员成为这批人留在上海的一个理想选择。

不过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这部分外地学生,出身上海名校者不多,普通高校的占据明显多数。

在我周边,复旦大学、华师大毕业的外地学生选择做公务员还不算太少,但同济、财大的却相当稀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前者里面有一些就业不理想的文科专业,考公成为了这些学生的无奈选择。而同济、财大的专业来钱能力强,在上海,进五百强、事务所、四大行还是这些学生的第一选择。

不过,华政毕业生成为公务员的却相当多,在上海的公、检、法系统及普通政府部门的涉法岗位,华政系的优势很明显。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华政已经成为上海公务员最佳培训基地。

特殊的‌‌“外地同事‌‌”

此外,还有供职于上海公务员的外地人,这个群体非常特殊。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在上海念大学,但就业的第一选择却是考取成为上海公务员。

这些外地同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里条件相当不错,房子、车子已经备齐。而他们的父母,经过笔者观察,经商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内地公务员,或者更准确地讲,是官员。

这个道理,就如北上广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出国留学,然后就业移民,等到退休与子女在异国团聚一样。有些内地为官、经商的父母可能眼界还不够宽阔,去言语不通、生活习惯迥异的西方国家兴趣不大,反而孩子能当上京沪的公务员,等到将来自己退下后,就在大城市与子女团聚、颐养天年。

这样的外地人考入上海公务员系统的,为数不少。不过,这一趋势未必会长久。

第一,去年上海出台了外地生源往届毕业生必须持有上海居住证一年以上才能报考的规定,这客观上限制了外地人考上海公务员的规模。

第二,考虑到上海房价高、节奏快,而公务员收入不甚理想,比起生活惬意且压力较小的内地公务员,上海公务员对于外地人的吸引力确实一般,这会让很多‌‌“全国巡考‌‌”的考霸放弃来上海蹭运气。

虽然网上经常会传外地考入上海的男性公务员,被坐拥N套动迁房的上海丈母娘所看中。但这种事,也仅止于传说,真正靠此出人头地、改变命运者,凤毛麟角。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