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为帝王殉葬而惨死的美女们

明孝陵是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的合葬墓

自秦以后,帝王以活人殉葬,其目的已经单一化,即以生前心爱的妃嫔或仅以女性殉葬,以供他们在地下淫乐。

两汉的皇帝,史籍似无杀生殉死的记录。但权臣及在封国的皇子,却有杀人殉葬之事。武帝刘彻死后,他的小儿子、年仅8岁的刘弗陵继承帝位,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大臣辅政。霍光将刘彻后宫的万余美女皆迁至茂陵陵园居住,等于软禁。刘弗陵死后,霍光又将他的妃嫔赶进刘弗陵平陵陵园居住。这些美女,虽然性命得以苟全,但奴役、囚犯般的生活,也让她们痛苦一生。霍光死后,皇帝除了赐给其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还赐给枞木外藏椁15具。汉代学者服虔解释说,这些外藏椁便是用来收敛那些殉葬的婢妾的。《汉书•赵敬肃王传》记载,景帝刘启的孙子、赵胶王刘元,生性残暴,曾用刀残杀奴婢,死前又留下遗令:懂音乐能歌舞的奴婢皆从死,被逼迫自杀者16人。霍光与刘元的残忍行径,可谓先秦杀生殉死之风的余绪。

唐、宋两朝,也发生过皇帝杀生殉死的零星事件。

唐武宗李炎,在位时极力排佛而信奉道教,并相信方士的鬼话乱服丹药,幻想长生不老。李炎服了乱七八糟的丹药后,精神亢奋,性欲旺盛,难以自制,便日夜纵淫。如此胡折腾,时间一长,变得容颜憔悴,体弱身虚,终于病倒。李炎当时专宠一位王才人,他病重卧床时,王才人常在一旁侍奉。一日,李炎两眼直勾勾地瞪着王才人,好久才说出一句话:“我已气息奄奄,精力耗尽,看来要和你长别了。”王才人闻言心伤,忍住泪说:“陛下大福正旺,怎出此不祥之语?”李炎有气无力地说:“我若真的死了,你该怎么办?”王才人说:“愿从陛下于九泉。”李炎就等着她这句话,随即惨然一笑,将枕旁的一条丝巾递给她,不再说话。李炎死前连由谁继承大统的事都未提及,唯想着死后要王才人陪伴。李炎咽气后,王才人将自己的衣服、积蓄散给左右宫女,在李炎榻前哭拜一番,用李炎给她的那条丝巾自缢于榻下。

南宋高宗赵构在位期间,美人冯氏、才人韩氏、吴氏、李氏、王氏俱受宠幸。其中才人李氏与王氏,最为艳丽,且很懂风情,善解人意。后来,赵构禅位于侄子赵眘(孝宗),当了太上皇,对这两个美女的宠爱一直不衰,闹得大老婆宪圣皇后一肚子醋意。赵构死后,宪圣皇后见到这两个情敌,感愤之辞仍溢于言表。赵眘在继位前已被赵构立为皇子,宪圣皇后当然也就是他的老娘。他看出母后的心思,为了表示孝宗之孝,便“追告命,许自便”,所谓“自便”,不过是隐讳的说法,也即逼李、王二人自杀,以殉高宗赵构。不过《宋史》的作者脱脱,在记录此事时特别注明“盖非常制”,也即令活人殉葬,不是宋朝的正常制度。

唐、宋这两个皇帝以活人殉葬的事例,均带有感情色彩,并未形成风气或成为皇帝丧葬的制度。可见自汉以降,杀生殉死的残忍制度已基本被帝王废弃。然而到了明朝,以残暴嗜杀著称于史的流氓皇帝朱元璋,又明目张胆地以活人殉葬,并形成制度,为以后几代皇帝所传承。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作伪愚民的皇帝之一。他以几句动听的言辞与穿几次洗过的衣服、吃几顿清淡的饭菜而赢得节俭的美名,在我家乡,至今仍有不少人对其热情歌颂。但他随意兴建、罢建规模极其庞大的都城、为祖上4代大造陵寝,每一座陵寝都派数千人的军队长年驻守,耗费国财民力无算,并且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些耗费与他的所谓“节俭”相比,无异于一座金山之费与一颗黄豆大的金沙之省。老朱直到临死仍不忘作伪,在遗诏中要求死后“丧祭仪物毋用金玉”,以表示自己崇尚节俭,主张薄葬。哪知他死后,被勒杀的妃嫔竟多达38人。这38条鲜活美丽的生命,又岂是成堆的金玉所能换得!《明史•后妃列传》记载:“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张凤、李衡等人,都是因女儿为朱元璋殉葬而被提拔为千户、百户的,他们所享受的俸禄得以世袭,这一笔俸禄的开支,数目也十分庞大。但这一切,都被老朱一句“丧祭仪物毋用金玉”掩而盖之。

以妃嫔殉葬,是嗣皇帝所为,还是老朱在遗诏中已有明令,虽然史无详载,但从他的四儿子、成祖朱棣的遗诏中可以找到究竟是谁作此大恶的证据。朱棣死后也留下遗言曰:“丧服礼仪一遵高皇帝(朱元璋)遗制。”因这一句话,“长陵十六妃俱从葬”(《明会要》),供他活着时寻欢作乐的美丽妃嫔便结束了年轻美丽的生命。朝鲜《李朝实录》中说,朱棣死后,“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这个数字,更接近“高皇帝遗制”。

继朱棣之后的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都以老祖宗为榜样,死后杀妃嫔以殉葬,只不过数量上少了一些。为朱高炽殉葬的妃嫔有4人,为朱瞻基殉葬的妃嫔有10人。代宗朱祁钰被英宗朱祁镇赶下台后,降为郕王,死后仍沿袭旧制,以数名妃嫔殉葬。朱瞻基的大儿子朱祁镇继位后,对为老爹殉葬的诸妃嫔皆作了追封,赠其谥号,并在册文中说:“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明史•后妃列传》)意思是,这些皇妃不惜牺牲自身而蹈赴大义,跟随先帝升天,应当授予光荣称号,以表彰她们的贞节。

明朝一个个皇帝老爷死后有妃嫔殉葬,他们的儿孙也生怕死后寂寞,无处纵淫,一些被封王的皇子皇孙,也效仿父皇、爷皇,以妃妾殉葬。仅《明史》就有如下记载:

朱元璋的二儿子、秦愍王朱樉,早年就藩于西安,后被召回。死后正妃与次妃皆殉葬。(见《秦愍王传》)

朱元璋的孙子、周定王朱有炖,死时无子,由他的弟弟朱有爝为他办理后事。英宗朱祁镇赐书给朱友爝说:“周王(朱有炖)在日,常奏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这封御书,等于给政策,即夫人以上皆殉葬,其他人可以让其回家。于是朱有炖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等7人皆殉死。朱祁镇特下诏谥妃“贞烈”,谥六夫人“贞顺”,以资表彰。(见《周定王传》)

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蜀献王朱椿,因世子早亡而由长孙朱友堉继王位。朱友堉死后,其妃李氏、侍姬黄氏都上吊自杀以殉葬。朱友堉无子,由他的弟弟朱友壋继王位,宣德九年去世。蜀献王朱椿的五儿子朱悦(劭下置火)继王位。朱悦(劭下置火)死后,其26岁的继妃徐氏绝食而死,为老公殉葬。英宗又赐徐氏谥号曰“静节”。(见《蜀献王传》)

继蜀献王位的朱友堉,是朱元璋的重孙子,死时仍然要妃妾殉葬,可见老祖宗定下的残忍的杀人殉葬制度贻害之大。《明史•后妃传》说“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可见诸王以妃妾殉葬,在当时是普遍现象。

那些为皇帝或亲王殉葬的妃嫔,均在宫中缢死,再敛棺从葬,死时的情形十分悲惨。然而明清史官均为皇帝老爷讳,对这一悲惨的过程不予记载。

成祖朱棣在位时,不但在国内大选美女,而且把渔色之手伸到当时向明朝称臣的高丽国(今朝鲜),故后宫中有不少高丽美女。朱棣翘辫子时,有一名朝鲜美女丽妃韩氏也在殉葬之列。丽妃的乳母金黑当时也在宫中,目睹了妃嫔殉葬的过程。金黑回高丽后,将丽妃和其他妃嫔自缢殉葬的悲惨过程告知官方,于是在高丽李氏王朝的《李朝实录》中便有了关于明王朝妃嫔为死皇帝殉葬的记载:

“帝(朱棣)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李朝实录》还记载,这些妃嫔是大行皇帝出殡的前一天晚上,由将要即位的太子朱高炽出面,引领她们赴最后的晚餐。丽妃韩氏曾向朱高炽哭着哀求,让他回国侍奉老母,被朱高炽拒绝。丽妃在登上小木床投缳自缢时,泪流满面地对乳母金黑哭道:“娘,吾去!娘,吾去!”太监不等她多说,便蹬翻她脚下的小木床,韩氏片刻气绝。

朱元璋定下的妃嫔殉葬制度,不知害死多少年轻美丽的女人,直到英宗朱祁镇死时才被废除。

朱祁镇在位期间,重用宦官,以至遭遇“土木之变”而被瓦刺部落俘虏。他被瓦刺酋长也先送回后,又发动“南宫复辟”,将他的老弟、代宗朱祁钰赶下龙椅,将其废为郕王,又杀害保卫京师的功臣于谦,后又学老祖宗朱元璋大搞特务政治,以锦衣卫监视各地官吏,许多未行贿者遭到锦衣卫的迫害,总之一生乏善可陈。然而,他废除杀生殉死制度,却令后世称赞。朱祁镇9岁第一次登极,也许是为他爹朱瞻基殉葬的妃嫔惨死的场景给他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也许是他前后在位23年,由他追封、表彰的殉葬的妃嫔太多,当他自知死期不远时,将太子朱见深召至榻前,嘱咐道:“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无复为。”(《否泰录》)他对儿子不放心,临死时又召太监牛玉,口授遗嘱4项,其中第二项便是:“命勿以嫔妃殉。”(《彭文宪公笔记》)这一遗嘱,成为明代自朱祁镇以下各朝皇帝丧葬的定制,老祖宗害了几代妃嫔的杀生殉死的野蛮暴行,至此以后不再发生。

明朝头几任皇帝为何恢复汉、唐、宋三朝废止了一千多年的杀生殉死的制度?有学者称,是受元朝皇帝的影响,笔者认为此说未必恰当。

元朝皇帝的丧葬,汉族官僚不得参与,只准许号哭于大都北郊,送灵柩北去草原。由于不能亲临埋葬现场,无法知其详情,故中国史籍,包括《元史》,均无元朝皇帝杀人殉葬的记载。只有13世纪波斯史学家志费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称,成吉思汗死后,以40名美女殉葬。另有19世纪瑞典史学家多桑所著《多桑蒙古史》记载,元宪宗蒙哥之弟、伊儿汗国可汗旭烈兀死后,“依蒙古旧例,掷黄金宝石于墓中,以幼年美女盛饰殉葬。”这两本书,于20世纪才被人译成中文。生于14世纪的朱元璋是看不到的。当然,老朱也许可以听到关于元朝皇帝以美女殉葬的种种传说。

其实,朱元璋知不知道元朝皇帝杀生殉葬,无关紧要,汉、唐、宋三朝的皇帝为何不受战国与秦朝的影响?老朱为何不受汉、唐、宋皇帝的影响,而偏要效仿被他推翻的元朝的皇帝?一言以蔽之,此乃残暴本性使然!君主专制时代,某些制度因皇帝本性的善恶而兴废,丧葬制度亦然。

清国在未入主中原之前,就有杀生殉死的习俗。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都曾以妃嫔殉葬。《池北偶谈》中说“八旗旧俗,多以仆、妾殉葬”,说明不但皇帝杀生殉死,王公贵族也是如此。

天命十年(1625年)十一月,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明朝关外重镇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境内),身负重伤,被迫撤兵,翌年八月死于叆鸡堡。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即位。皇太极之母孝慈皇后,29岁病故。老娘的早死,使皇太极心怀怨愤,他一直以为是他爹宠爱大妃纳喇氏,致使老娘愁恨而殁。他一朝大权在握,便进行报复,强逼他的庶母、时年37岁的纳剌氏殉葬。与纳喇氏一同殉葬的还有两个庶妃。纳喇氏生有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后来成为摄政王、为灭明立下大功的多尔衮,当时只有15 岁,只有眼睁睁看着母亲被人活活勒死。

继努尔哈赤之后,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死后均令妃嫔殉葬。直到圣祖玄烨在位时,在御史朱小晋的力谏下,皇帝死后以妃嫔殉葬的旧制才得以废止。

然而,200年后再次有人继承杀生殉死的遗风,中国最后一位称帝者——洪宪皇帝袁世凯,将死之际,竟手刃爱妾,使其殉葬。幸亏老袁只当了83天皇帝,“中华帝国”便告夭折,否则杀生殉死之制又要卷土重来,继续害人。

杀人殉葬,是帝王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私欲极度膨胀的结果。帝王相信人死后有灵魂,故不但大造陵寝、随葬大量的金银财宝以供死后享受挥霍,而且令活人从死,到地下继续供其驱使、纵淫。而对于生前所爱,以消灭其生命的方式,以保证其不被他人占有,也是帝王杀生殉葬的动机之一。有的妃嫔自愿殉葬,则是帝王不断对殉葬者大力表彰、赏赐,并极力宣扬节烈观的结果。

纵观几千年历史,帝王杀人殉葬,就象他们要做的其他事那样,可以随心所欲,无人可以阻止,而要想废止这一残酷无情的习俗或曰制度,只能等帝王良心发现。明朝前后有5 个皇帝以妃嫔殉葬,无人敢于谏阻,直到英宗朱祁镇自动留下遗诏,才得以废止,便是一例。康熙帝玄烨在朝臣的劝谏下,不再杀人殉葬,那只是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如果遇上昏暴之君,只要他想杀人殉葬,不但无人能够谏止,而且进谏的人很可能脑袋搬家。帝王以活人殉葬,虽然只是诸多罪恶之一种,但仅此一种罪恶,也足见他们是如何的贪婪自私,残酷无情。

2008-03-25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