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版画事件”到《中国向西行进》

——濮德培和中国当代民族主义

 

濮德培(Peter Perdue )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研究领域是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和边疆史,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现在耶鲁大学。对于对美国研究中国的近况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濮德培近年的一些学术和社会活动值得关注。

麻省理工学院的“版画事件”

2006年4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学生就学校网站上发布和中日战争有关的图像资料向校方和有关教授提出抗议,在当代海外愤青史中称为“麻省理工学院版画事件”,在美国校园掀起了一场“爱国”风波。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和其他报刊作过报导。濮德培也卷入了这场风波。

事件的起因是麻省理工学院有一门“视觉文化”课程,内容是从一个民族在特定条件下所创作的视觉作品中看这个民族的文化,教授是美国人道尔和日裔学者宫川茂,因为是通过网络授课,所以教学中使用的视觉材料都上网。2006年4月,这门课程的一些视觉材料被放到了“公开课”网页上,主要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版画家描绘的日本士兵屠戮中国战俘的场面。

这些当年用来为战争作宣传的材料(表现日本士兵的勇猛和中国人的束手待毙)当然有一定的视觉震撼力,但远不能和一些更为广泛流传的南京大屠杀和纳粹集中营的图片相比较,何况这些展出本来就是在校园和学术的特定环境下。两名授课教授之一的宫川茂是一个出生在日本的日裔学者,他在自己课程上公开这些反映日本军国主义血腥历史的资料是对自己原来的母国文化深刻反省和批判的表现。这种对原“家丑”的态度,正是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那些在近现代史上给世界人民和自己国家的人民带来灾难的国家——在海外的学者应该深思的。一个对美国校园文化的现状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不会对这些画面的出现大惊小怪。

但这些画面立刻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学生引起了一阵骚动,很快就掀起了一场被新华网称为“强烈抗议”的运动——抗议这些画面宣传日本军国主义,侮辱了中国人,“往中国人的伤口上撒盐”。无数电子邮件发到贡川茂的信箱,这些邮件很多都带有辱骂和威胁性内容。学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以缺少必要解释和历史背景为由,向院方提出抗议。这种抗议实在匪夷所思,因为这些都是历史材料,读者不是幼童,而是选修这门课的大学生,他们并不需要“正确引导”。只要是对大学课程处理历史材料有一定了解的人,尤其是生活在美国这样对种族主义极端敏感的社会,从这些画面上看到的无非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而不是中国人的懦弱(内心深处时刻有被歧视狂想症或民族自卑感的人除外)。但这并不是说,对使用和公布这些材料——即使从历史创伤和民族主义角度——就不可以讨论。问题是这种讨论如果不顾学术和校园的环境,一开始就把问题上纲上线到“辱华”的高度,还大量向教授发送谴责性的电子邮件,并以学生组织的名义对学校提出正式抗议和交涉,这种方式不但把历史和学术问题政治化,而且是企图用政治压力的手段解决学术问题。久经政治运动的中国人或许习惯了这样激烈的方式,但他们忘了这是在美国的校园。

濮德培和中国学生的冲突

麻省理工校方突然受到如此压力,不知那个网页究竟犯了什么天条,急忙下令先暂时关闭网页。然后很快安排了一个有两位教授和中国学生出席的会议,让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作为一个东亚历史教授,濮德培参加了这次会议,后来在麻省理工学院院报上发表了“关于‘视觉文化’事件的感想”一文。他说,在会上,很多中国学生指责两位教授对中国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下曾经遭受的苦难麻木不仁,一个学生为此还带来了一本南京大屠杀的书,以示这两位教授的无知(这位学生大概忘记了或根本就不知道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正是由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撰写,在美国出版并引起学术界和一般读者的高度评价)。这些学生还在会上传播书面要求,要校方永久关闭这个网页,向被伤害的中国人社群正式道歉,取消和这个网页有关的学术讨论。濮德培说,尽管这些学生的动机能让人回想起1919年的五四运动,但从他们的言行所表现的傲慢和狭隘中他看到的更多是1966年的红卫兵。

听到这些要求,濮德培站起来说以他教了25年东亚历史的经历,看不出这些画面用在教学场合有什么不妥,历史学家都用视觉材料,道尔教授也已经解释了使用这些材料并不等于在立场上支持这些材料所要宣传的观点。他认为这事关学术自由,学校不应该为此道歉,并建议马上恢复被暂停的网页,但开辟一个相关的讨论区。话音未落,会场上响起一片“No!”的喊声。面对这些粗鲁而不可理喻的学生,濮德培不得不离开会场。这在美国学术场合是非常罕见的。

事后,濮德培写了一封致中国学生的公开信,特别针对那些用恶意电子邮件攻击两位教授的人。濮德培说他赞扬了这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对本国荣誉的捍卫,但指出他们损害了文明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守的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对对方的尊重。作为领导未来中国的一代人,为了中国的强盛,他们有责任保持心胸开放,不要沉缅于破坏性的、心胸狭隘的和自以为是的愤恨之中。他说他的历史系同事都为这件事而震惊,尤其因为校方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给人以误解,好像两位教授确实错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麻省理工学院丧失了捍卫学术自由、保护自己员工的基本立场。在取得系主任同意后,濮德培把这封信公布在系的电子布告栏中。谁知很快他就取代了贡川茂成为中国学生恶意电子邮件攻击的对象,充满了谩骂的电子邮件蜂拥而至,有的甚至使用了以F打头的美国的国骂。这些学生指责他的理由千奇百怪,说他侮辱了中国人,根本就不懂中国人过去受到的苦难,外国人没有资格声称对中国历史有解释权,麻省理工学院没有资格把亚洲人民过去受到的苦难任意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等等。还有人向学校提出要对那两位教授进行纪律处分。毫无疑问,如果照此办理,等于让这些中国学生去决定所有和东亚有关的课程的生死存亡。

除了那些使用了下流语言的电子邮件,濮德培说他对多数邮件都作了答复。濮德培说他并不想改变这些学生的观点,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正常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智。他说这学生应该明白,除了中国人,也有很多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受苦受难。他说此外,中国人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例如义和团时期,文化大革命和1989年的天安门屠杀。

这起版画事件最后的结局是麻省理工学院并没有正式道歉,那个网页事后很快重新开放,不过补充了一些说明文字。让人欣慰的是,很多麻省理工学院的已经毕业的中国校友都觉得这件事是中国学生小题大作。今天看来,这起风波虽然一开始来势汹汹,但最后在客观上却给人们上了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和校方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生动的一课。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的言行无意中漏了中国新一代社会精英的底:他们很多人不但对“历史课”这三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稀里糊涂,而且缺乏在别人家作客时最起码的礼貌。在中国大陆的“历史教育”下,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五个字在他们心中所能唤起的就是“国耻”和仇恨,以至于培养出一种病态的敏感,老是觉得别人要存心侮辱自己,为了捍卫“国格”常常不顾起码的“人格”。濮德培说把这些学生往好处说可以让人理解起“五四运动”,往坏处看则让人联想起红卫兵,这个历史的对比过于严肃。其实和这起“版画事件”最相似的应该是四人帮时期的“蜗牛事件”:当时中国一个技术代表团赴美商谈引进一条流水线,那家美国公司按照待客惯例送给中国代表团每人一只玻璃蜗牛(那家公司的吉祥物),谁知四人帮大发雷霆,说这是讽刺中国人近代史上技术落后,跟在别人背后爬行,发起了一场流产的大批判。这种声嘶力竭其实是色厉内荏,暴露的不过是内心的脆弱而已,徒然授人笑柄。

对《中国向西行进》的政治解读

濮德培在这起“版画事件”中的表现无疑使得他在很多中国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个异类。北大一些寻求美国名牌大学历史系奖学金机会的中国学生在互联网上这样说:“濮德培固然是研究中国史的名家,但是他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感情不像别的汉学家那样。如果你是王千源一类的人就罢了,否则在他手下应该不会很开心。”拿美国名牌大学的奖学金不算,还要计较洋教授对中国的“感情”,也只有美国大学才会把这些中国学生宠到如此地步。说到海外留学,有些问题真的非常滑稽:既然如此爱国,对美国教授对中国的态度又如此挑剔,那么你一个中国人,而且又在中国顶尖学府,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到动不动就歧视中国的美国去念中国史呢?反过来,有谁看到美国人跑到中国去修美国史的博士学位的?

这些都是题外话。其实在“版画事件”之前,濮德培的中国史研究就已经使得他成为问题人物了。濮德培原来研究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对甘肃等地粮食市场的研究不但在美国受到好评,而且受到中国著名的经济史家吴承明的重视和推荐。但2005年出版了《中国向西行进:清朝对中部欧亚的征服》一书后,他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立刻引发了学术之外的解读。《中国向西行进》一书是美国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成果,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印行,700多页,装帧精美,配有多幅地图和其他图片资料。濮德培在书中采用近年来流行的从世界史的角度考查国别和地区史的思路,把清朝历史放在中部欧亚大区域的地理范围内来研究,还从同一个角度考查了清王朝的社会经济和国家管理,阐发了他对史学界流行的有些观点的看法。他支持了加大“尔湾学派”彭慕兰和王国斌等人提出的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国家能力在18世纪以前并不落后于西方主要国家的论点,强调了中国历史上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国在后毛时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更引起读者——尤其是史学以外——重视的是他把清朝对中亚扩张——主要是对准葛尔的征服和与向东扩张的沙俄帝国的周旋——和同一时期世界史上其它帝国的扩张放在一起来考查,强调清朝的帝国性质。这个角度不但和中国官方史学所说的清朝平定准葛尔部的叛乱、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不“和谐”,而且把中国和那些“帝国”相提并论,无形中挑战中国历史教育着力塑造的中国是近代史上“受侵略者”的形象。这样,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很多人就把他看成从历史角度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人。

中国方面很快就注意到了他的研究。2005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发表一篇“‘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美国‘意象’的由来”的文章,说“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研究中国崛起和中国未来可能的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中,强调中国历史上作为一个庞大的东亚帝国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对今天中国的政治文化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的观点,仍是目前有关‘中国威胁’看法中常常被引用的重要论述之一。这些历史性研究著述常常力图发现中国古代”侵略性“和‘帝国特征’,试图以此说明今日中国与其‘帝国特征’的历史之间有着斩不断的联系。”文章说史景迁、白鲁洵和特里尔就是这样的学者,而最新的证明中国历史上就“好战”的研究则是濮德培的这本书,说它“刻意将康熙王朝平定新疆准葛尔部落叛乱及和沙皇俄国签定的《尼布楚条约》说成是中国开始进行‘大国争夺’。有关中国历史上就曾经是一个‘富于侵略性和海外扩张性’的观点,正在为解释中国今后的国际行为提供所谓新的依据。”

濮德培和中国过去和现在的民族主义之间的瓜葛,是西方的汉学和中国学的研究与现实政治始终剪不断离还乱的又一个例证。

2009-4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