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京津冀一体化,要警惕曹妃甸悲剧

最近,媒体爆炒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北京周边地区房价也闻风而动,呈上行趋势。我一再指出,必须要警惕以“造城运动”和“招商引资”这两大模式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本质上,这些项目的实质都是政府以高负债透支未来,一个官员在任内把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房子、工厂和开发区都给建完了。造城运动的典型是十二大“鬼城”,越是三四线城市,越热衷于造城运动,几乎全是一个模式,离开目前的主城区去再造一个新城,规划一大堆政务区、产业园、商务区,比如郑东新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比现有城区132平方公里还大。无锡更是一口气推出五个新城,蠡湖新城、太湖新城、锡东新城、惠山新城和宜兴环科新城,每个都比主城区大,结果都成了鬼城。

地方政府在过去借由土地运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第二财政,借由土地项目,既能取得归自己的收入,也能用来支付财力不济的项目,比如没钱修公园或者没钱改造棚户区,就把这种项目和房地产绑在一起,还能用来招商引资和隐藏债务,比如把土地送给青年汽车,那么就把土地开发的贷款变成了企业贷款。所以过去在这套规则之下,根本没人在乎规划是否谨慎、财务安排是否科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山曹妃甸工业区。仅仅在四五年前,曹妃甸还风头正劲,“北方深圳”、“明日之城”的光环,令其一度有赶超顶着国家战略头衔的天津滨海新区之势。然而,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曹妃甸的形势便急转直下,直至跌入烂尾崩溃的边缘。那么,一度的“明日之星”曹妃甸何以陨落呢?

滦曹大桥是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最重要的基础交通设施,也是滦曹公路的关键节点。目前不仅大桥烂尾,这条一级公路也已烂尾。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显示,这里“公路只修了一段,而这一段路以绿化隔离带为界,一半已经铺好柏油路面,另一侧路基尚未完工,裸露的黄土上已草色青葱”。滦曹大桥东南约500米,是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科教园区,计划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搬迁后的新校区。如今,科教区内,整栋整栋未完工的大楼废弃在荒野之中。

曹妃甸工业区最初规划的“四大产业”现在也遭遇四大皆空。建设之初,基于其港口、资源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四大战略产业。现在港口遭遇严重的产能过剩,利用率不到1/6;钢铁本来就产能过剩,更因为首钢大跃进,非要搞自己毫无管理经验的超大型高炉,结果严重亏损,本来规划的二期项目因此遥遥无期;大化工是寄希望于中石化,大电力又寄希望于华润电力。

但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曹妃甸烂尾的根本原因是官员短视,好大喜功,过度举债投资,透支未来发展。本来曹妃甸一开始立项的时候只有3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只有今天填海造地面积的1/10,实际上今天曹妃甸真正投入运转的项目连这些都没用掉。如果曹妃甸今天就这个规模的话,那么,一年利息也就三四亿元,对于唐山财政来说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是,随后曹妃甸的规划规模被一再扩大,从250平方公里到310平方公里,最后一举扩到1943平方公里,而截至2011年完成的造地面积就达到了274平方公里。要知道,整个天津滨海新区重点规划建设面积也才300多平方公里。

一个猜想:地方破产之后会怎样?

下面我们以曹妃甸为例,谈谈面对地方债务危机,应该怎么办?

第一,对曹妃甸的融资平台“曹妃甸控股”破产清算。你越是不破产,越是助长了银行盲目发放贷款的歪风,越是助长了地方政府举债投资的习惯。如果有一个破产,反而以后银行会谨慎很多,包括信托和理财产品也会谨慎,谨慎的好处就是约束地方投资。

第二,地方政府以后不许从银行贷款,要借钱只能去公开市场发债。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去银行间市场发债,最终购买者大部分也是银行或者银行的理财产品,只不过由过去不透明的贷款或者信托,都变成了完全透明的。

第三,取消发改委核准产能的职权、废除工信部淘汰产能的职权,同时要求没有竞争力的国企退出产能过剩行业。曹妃甸所有项目都是定位于产能过剩产业,并且都是寄希望于国有企业,但是实际上,国企根本没有竞争力,一旦遭到行业不景气,企业之间硬碰硬靠成本管理来竞争,国企就不行了,这样,曹妃甸寄希望的所有投资也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曹妃甸能放给民企,自然一切都会好转。

所以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思路,也是从底特律破产所得到的一些新的启发。我建议政府找一个试点,比如说曹妃甸或者是其他一些无力回天的开发区,让它破产。我们各级政府根据法律是不能破产的,但你不破产谁帮你扛这个担子?那只能是中央政府。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