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谢国忠:量化宽松的毒药

第三轮量化宽松终于粉墨登场:美联储承诺每月购入400亿美元有抵押证券,直至实现美国经济复兴。也就是说,第三轮量化宽松,实际上是量化宽松永恒版。

那么政策的结局,到底会是经济复兴,还是灾难来临?要知道,正是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金手指”,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乃至全球金融危机。本•伯南克所谓的“量化宽松”,就能拯救当今世界吗?

这已经是第三轮量化宽松了,这个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宽松政策的效果非常有限。从2008年2月到2010年8月,美国经济失去了870万个工作岗位,而同期新增工作岗位数量仅为340万个。与之对应,2004至2007年,美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平均超过了200万个。通过前两轮量化宽松,美联储已经购入总价值高达1.6万亿美元的资产。

但是美国就业市场依然不见起色。当然,你总是可以说,如果没有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情况还会更糟糕得多。这个谁都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的一点是,全球经济低迷,食品和燃油价格却在快速上升。中美两国的统计学家们却看不到多少通货膨胀。可事实上,我的牛肉饭价格可能还是原样,米饭上面的牛肉却总是在不断消失。难道统计学家们就不会觉得肚子饿?

华尔街当然会对量化宽松感恩戴德。受其所赐,互联网概念股又开始出现泡沫。债券价格上升,大型银行手中的资产开始出现增值。消费品价格追随宽松政策的走向起起落落,给投机商带来了大量对冲牟利机会。华尔街本来的职能,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而现在,这项职能却日渐被边缘化,把金融市场变成赌场,成了当今时代的主要潮流。美联储通过掌控金融市场来引导经济发展,这又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吗?

不限期的量化宽松政策,本应提振企业界信心,向市场展示美联储改善经济的决心。美国企业向来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历史传统。如果他们拿这些资金进行投资,就业情况肯定会有所改善,随后就是整体消费量上升,各行业获利前景都将改观。美联储坚信,只要企业界重拾信心,美国经济就可以进入良性循环。问题是,企业会不会上钩,就此增加投资呢?

我个人持怀疑态度。量化宽松给市场带来的,其实是更大的不确定性。伯南克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学的信徒,而这位经济学家的名言之一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的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都是,并且只能是货币发行规模超过产品生产规模带来的结果。”

伯南克试图让我们相信,当通货膨胀问题出现时,他会回收过量的流动性,以便控制通胀。但问题是,这样的做法势必导致经济大幅度萎缩。他所做出的,一定程度上控制通胀的承诺,其实并不可靠。对企业而言,目前持有资金可能才是最佳选择。

美国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解决。泡沫经济时代的工作岗位,也不可能重新出现。大多数失业工人,都必须学会适应全新的工作岗位。再培训和重新配对的过程将非常漫长。事实上,很多人为了找到工作,都必须接受更低的工资标准。工资标准也可能会低到足以打消了他们继续工作的意愿。大规模泡沫之后,经济的复兴总是需要很长时间。而采用量化宽松的方式刺激经济发展,结果很可能得不偿失。

各国央行越俎代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们试图疗治经济痼疾的做法,只是为全球经济重蹈覆辙埋下了祸根而已。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代的东南亚债务危机,以及过去五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归根结底,都是此前美联储政策导致的恶果。清理格林斯潘留下的烂摊子的过程中,伯南克甚至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