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大清帝国是怎样征服朝鲜的

朝鲜仁祖向清太宗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大清帝国出兵征服朝鲜王朝的往事。

首先从大清帝国的建国讲起。

一般人说大清取代了大明,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大清是大清,大明是大明,大明帝国是亡于1644年,亡在谁的手上呢?大明是亡在李自成的手上,而大清早在1616年就建立了雏形,当时的国号叫做“后金”,是谁建立的呢?是努尔哈赤建立的。

20年之后,也就是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将“后金”的国号改为“大清”,换句话说,严谨地讲,所谓大清帝国,早在1636年,就已经成立,比大明帝国亡国,早了整整8年。

也就是说,不是大清取代了大明,而是大清吞并了大明。

那么,大清帝国成立之后,为什么要侵犯鸭绿江一江之隔的朝鲜王国呢?这件事,要从1628年讲起。

1628年,皇太极向朝鲜王国借兵船,借兵船干嘛?借兵船来攻击大明,当时朝鲜的国王是仁祖,名叫李倧,面对大清帝国前来借船,李倧是怎样回应的呢?他对大清的使节说:

“明国犹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国,可乎?船殆不可藉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中文,是这个意思:

“大明国就是我朝鲜的爸爸,你要我帮助你攻击我的爸爸,你说行吗?船我不能借给你!”

这一次,皇太极忍了。

1635年,皇太极打算登基,自称“皇帝”,于是派了个使节,名叫英俄尔岱,去朝鲜,干嘛呢?通报,意思是说,我大清帝国皇太极要称帝了,你朝鲜今后要向我进贡,你干不干?

朝鲜当时是大明的属国,当然不干,朝鲜仁宗李倧怎样回应?他对清使英俄尔岱说:称帝?进贡?门儿都没有。

于是,李倧将英俄尔岱关押了起来,后来呢,英俄尔岱越狱逃跑,一路逃回了大清,报告了整件事的过程。

这次,皇太极虽然怒了,但是仍然忍了。

1636年,皇太极果然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这时朝鲜王国有两个使节人在盛京,一个叫罗德宪,一个叫李廓,这两个人在盛京虽然参加了皇太极的登极大典,然而始终拒绝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他们说: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的使节不能向大清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皇太极这次是彻底动了杀心。

登基大典办完之后,皇太极就开始筹备攻打朝鲜,经过短短半年时间的准备,1636年12月,皇太极亲自率领清军二十万,入侵朝鲜。

清兵一路势如破竹,沿途朝鲜军队拼死抵抗,然而当时大清铁骑正值朝气蓬勃之时,虎狼之师,以一当百,朝鲜官军根本不是对手。

朝鲜仁祖李倧闭城躲避。

次年正月,清兵围城,并放话,要求朝鲜仁祖李倧出城投降,并向皇太极下跪,眼看城内弹尽粮绝,走投无路,李倧考虑再三,决定妥协。

1637年正月二十九,朝鲜王国仁祖李倧脱下王者服装,换上百姓的衣服,带领50多个人,打开城门,走出城外,跟随清兵进入大清兵营,并向皇太极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这件事在朝鲜历史上,叫做“丁丑下城”。

国耻。

丁丑下城之后,朝鲜王国与大清帝国签署了以下的协议:

1、朝鲜王国断绝与大明帝国的宗藩关系;

2、朝鲜王国成为大清帝国的藩属国;

3、朝鲜国王李倧的两个儿子被大清押为人质;

4、朝鲜王国每年向大清帝国进贡(物产清单略)

5、朝鲜王国不得大量修建防御工事;

6、大清帝国攻打大明属土(例如皮岛),朝鲜应该出兵出船相助。

清军心满意足之后,撤兵,然而从朝鲜掳掠了几十万(没有准确数字)的人口,押回盛京(沈阳)为奴。

从此,朝鲜王国表面上废除大明年号,并开始使用大清的年号,然而,朝鲜仍然对大明念念不忘,尽管在外交事务中对大清使用大清年号,在国内暗地里仍然使用大明崇祯年号。

朝鲜虽然被大清征服,可是骨子里仍然瞧不起大清,朝鲜人称大清为“胡虏”,并将大清帝国1636年征服朝鲜的战争,蔑称为“丙子胡乱”(1636年为丙子年)。

丙子胡乱之后短短8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大明帝国灭亡。

朝鲜向大清进贡了250多年。

朝鲜,就是这样被大清征服的。

搞明白了这段历史,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之前,朝鲜会有亲日派(例如金玉均),要知道朝鲜并非人人对大清心服口服,在部分朝鲜人的心中,大清是大清,中华是中华,大清不等于中华,所以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崛起之后,朝鲜立马有一部分人(时称“开化党”)开始瞧不起大清帝国,并要求与日本合作,改造朝鲜。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朝鲜和韩国的历史书里,他们将甲午战争写成一场狗咬狗的战争,大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之中战败之后,朝鲜人毫不客气地拆除了满清宗主国的象征——“迎恩门”,从此以后,他们对大清帝国,不曾留存一丝一毫的眷恋。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