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调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英企暂停对华投资

据中国英国商会12月12日发布的年度“情绪调查”显示,60%的在华英国公司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对它们在这个亚洲巨人的运营构成的挑战,比去年年底之前实施的严格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还要大。中国英国商会的2023至2024年“情绪调查”指,虽然新冠大流行期间的“高峰悲观情绪”正在缓解,但在经济复苏蹒跚的情况下,英企正推迟在中国进行新的投资,并正在降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其全球业务的重要性。

路透社报导指,今年大部分时间里,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看法一直不佳,原因包括疫情后的复苏弱于预期、当局对外企办公室进行了一系列搜查、资金紧张的地方政府提供的投资激励措施较少,以及美国的投资收益率较高等。中国英国商会主席费舍尔(Julian Fisher)说:“前几年,80%(的企业)因市场潜力而加大投资,但现在感觉我们正进入一个真正明朗的阶段”。他补充说:“(企业)更加务实,投机行为也少了很多”。

阿斯利康、英国石油公司、捷豹路虎和壳牌石油公司都是该商会的会员。中国英国商会根据其会员在10月和11月的意见得出的调查结果显示,60%的英国公司认为过去一年在中国开展业务变得更加困难,其中78%的公司将原因归咎于经济因素。

报告指出:“在中国的(英国)公司实际上是在停滞不前,许多公司推迟了有关投资和市场进入的关键决策”。超过半数的受访公司表示,地缘政治也增加了在中国运营的难度,43%的公司正在为许可证获取等监管问题而苦苦挣扎。

自去年年底中国放弃严格的清零政策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大幅放缓,导致中国在7月至9月间首次出现外商直接投资季度逆差,这表明中国面临资本外流压力。中国英国商会表示,虽然“英国企业正在经历乐观情绪的缓慢回归”,但英企降低中国对其全球业务重要性的趋势“似乎正在趋于稳定”。

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英企将中国列为“中等优先级”或“低优先级”,只有40%的公司将其列为“高优先级”。相比之下,59%的英企将中国视为2021年至2022年的“高度优先事项”。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中英贸易额为1110亿英镑(约合1400亿美元),中国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国英国商会主席费舍尔说,明年“将是关键的一年”。他指出:“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2024年最终需要行动,否则(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英国《金融时报》报导称,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削弱了中国作为一个市场的吸引力,而北京对外资企业的态度也日益鹰派,这使在华外资企业遭受了双重打击。当局加强了对数据的管控,并打击了对外国投资者至关重要的商业活动,如尽职调查业。

一些英国企业和个人受到了特定政策的冲击,例如对在线辅导的打击减少了英语教师的工作机会。外商投资的减少也使专业服务等行业的英企更加困难,这些行业是今年员工人数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之一。费舍尔说,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他听说在华的英国外派人员数量已从新冠疫情前的35000人减少到16000人。现在的趋势是“本土化”,许多公司都用国内招聘的人员取代了各级外派管理人员。

费舍尔说,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对外国企业更加开放,为其提供更多接触官员的机会。当局上个月还强调了一些阻碍外资企业发展的问题,如地区法律对外资企业规定了比中国国内企业更长的许可程序。

费舍尔说:“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今年的行动更多了”。他说,其中一个例子是,在英国提出具体要求后,中国最近接受了英国的一些职业教育资格证书。但费舍尔指出,要看整体情况是否有所改善,还需要更多的措施和时间。该商会官员说,英中两国关系随着英国政府的更迭而摇摆不定,在明年英国大选之前一直在“停滞不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