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社会主义巨婴谁之过

近来,在日本、斯里兰卡、伊朗三个外国机场接连发生三次中国旅客“维权”事件。中国旅客因不满气候原因导致航班延误而采用激烈的手段“维权”。其中以日本成田机场的“维权”最为瞩目,中国旅客不遵从日本警方的指示,高唱国歌,与警方推挤,要大使馆人员赶来协商。其后视频放上网后,中国的各路自媒体又发出加油添醋的报导与评论。

有趣的是,中国主流官方传媒以往在类似情况通常站在“中国人民”一方,惟恐事件不搞大。放在前几年,中国人在日本被欺负还得了?官媒鼓动“抵制日本”少不了,恐怕连游行砸车也不无可能。

但这次它们居然没有痛批日本军国主义,没有翻出南京大屠杀,没有搬出钓鱼岛,反而罕有地批评起中国旅客。它们引用中国驻日使馆人员的话,说中国旅客不能“无理取闹”。有官方文章甚至批评中国旅客“动辄患上受迫害妄想症,觉得人家在歧视中国人”,“情绪化行为不但是势利的爱国主义,更会抹黑中国人形象”,更扣上了“社会主义巨婴”的帽子。一下子,那些为“巨婴”摇旗呐喊的自媒体也就偃旗息鼓了。

中国媒体前后变化之大,令人莞尔。就日本事件来说,显然是因为最近要与日本大吹“和风”之故。但嘲笑中国媒体“前倨后恭”是一回事,如果中国舆论的这种转变不限于一时一地,还是值得鼓励的。

“国耻教育”的基调

自从1910年代发生“二十一条”事件以来,近百年中国官方鼓励的主流历史叙事模式,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三个词:“自古辉煌”、“近代国耻”、“民族复兴”。

这种模式认为,中国以前是强大的,但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上满清政府的腐朽,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国耻”状态,不得不割地赔款,面临被瓜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战胜日本,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中华民族的目标就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重回“原有的位置”。

以上是共产党版本,国民党版本也不妨多让,无非是“谁带领”,“战胜谁”等“填空题”的答案有出入而已。事实上,这种“国耻教育”的基调就是民国时期先搞出来的。孙中山的“后期三民主义十六讲”,就充斥这种基调;2、30年代,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类“国耻地图”,一一划出中国的“失土”,也是这种教育的滥觞。

放在上世纪2、30年代,这种历史叙事模式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中国确实处于一个国家危机的关头。但到了今天,距离“国耻”已经100年,是否应继续这种国耻加民族主义的历史叙事模式就非常值得商榷了。现在它给中国带来的弊端更多于好处。

中国人无法心平气和对待领土争议

首先,它妨碍中国人对国家疆域的正确理解,让中国人无法心平气和地对待领土争议。“国耻地图”里面“中国曾经的疆域”只是一种想象。比如,地图把阿富汗、苏禄群岛、缅甸、琉球、朝鲜等都算作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就十足荒谬。

蒙古独立更既是蒙古人民的权利,又符合国际法,还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热情讴歌,大文豪郭沫若专门为此写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立》。即使在其他地区,被指为丧权辱国的“失土”也并非全是事实。一些“失土”其实只是国界划分中的妥协与交换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失土”寥寥无几。而且即便有个别真正的“失土”,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国家疆域变化的常态,完全无需耿耿于怀。强调“一点都不能少”,实际上就是以偏颇的历史事实为民族主义打鸡血。

其次,“自古辉煌”的论述造就了中国特色的“骄傲历史观”。让中国人以双重标准看待历史,无法反省自己国家历史上的罪恶。世界各国,至少主要的国家,其历史都不是清清白白的。除了那些“骄傲”的历史之外,或多或少都背负着血淋淋的罪孽。但中国人谈到“帝国主义侵略”、“殖民主义”就愤愤不平,对自己在历史上的扩张与“虽远必诛”就喜形于色,自豪无比。

中国常常指责日本教科书歪曲历史,但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历史上扩张的美化不遑多让。

中国历史教科书不提:

中国在秦汉时期对百越的扩张就是一种侵略;汉武帝为了西域不进贡宝马就悍然发动了灭国战争;吴太祖俘虏与掠夺台湾原住民做奴隶;隋炀帝三征高丽给朝鲜带来巨大灾难;明成祖侵略越南令越南人伤亡惨重;乾隆帝对准格尔蒙古实行了“永绝根诛”的种族灭绝政策;清朝在台湾“开山抚番”夺去原住民土地,从时间到模式都与同期的西方海外殖民很类似。

第三,“国耻教育”又发展出一套中国特色的“受害者情结”。世界上主要大国几乎都“侵略”过中国,于是在历史上谁都对中国不住,谁都欠了中国人,都应该给中国补偿。于是“中国是受害者”就占了道德高位。中国对日本人使出的“受害者道德大棒”用了几十年,直到几年前日本安倍决定“不再道歉”才慢慢消退。早些年,中国盗版美国软件侵权极为严重,中国人网上大言不惭:就当是美国还庚子赔款的债(其实美国在庚子赔款的所得都早就投放到中国教育事业上了)。

第四,“受害者情结”进一步发展为一种“谁都可能对中国人有敌意”的“玻璃心”。中国作为泱泱大国,政府动辄指责“外国势力干涉内政”。普通商家作为示意图的地图一般划得简约,结果“少了一点”就变成分裂中国国土。有机构把台湾、香港列在“国家”一栏,也是分裂中国。上行下效,中国人也特别小心眼。在中国踢球的外国球员搞怪做个“眯眯眼”,少女模特朋友聚会贴了一张“眯眯眼”照片,就上升到侮辱中华民族的高度,忘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民族与宗教歧视最深的人,侮辱穆斯林、黑人的言论在论坛上肆无忌惮。

第五,国耻教育又培植了中国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丛林法则”心态,中国挨打就是因为落后,强大了才能再打回去。配合上文革时期养成的斗争哲学,中国人网上与现实中都戾气严重,不相信公义与秩序,只相信“真理在大炮射程范围内”。只会武,不会侠。唯权最大,唯力是视。表情包“我就是喜欢看你生气又没有办法的样子”、潮语“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都流行一时。

第六,近年来“民族复兴”“中国强大了”的叙述,不但没有把“国耻教育”的玻璃心加固,还仿似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一般,产生了极为浮躁的“暴发户心态”。从民间到官方舆论莫不如此。

社会主义巨婴是扭曲教育的结果

鼓吹中国“虽远必诛”的《战狼2》票房破记录,“告诉你中国护照有多强大”。外国灾难时,各国都可能进行的撤侨,中国宣传比“《战狼2》更燃”,“就是这么霸气”。中国人“买遍天下”,仿佛每个国家的人都少了中国人不行,个个都要刻意奉承。中国买美国国债,是“送钱给美国用”。对美国贸易巨额顺差,是美国少了中国商品就活不下去。对韩国贸易逆差,就是中国人养着韩国。

社会主义巨婴如何产生?不就是这种扭曲教育的结果吗?

天朝主义、中华帝国、新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这些名称中国人听起来可能有些碍耳。但这些正是中国已经一个能和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的明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极大的重塑世界的地缘政治版图。中国要搞“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无不需要中国人有宽广恢弘的心态,也需要摒弃利己主义的双重标准。应该承认,中国在对外宣传上还比较顾及“软声说话”,但对内宣传上就截然不同了。中国政府要国民不要作社会主义巨婴,首先自己就要废弃那套不合时宜的基于国耻的民族主义历史论述模式,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对内舆论宣传。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