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古代设立言官和现在的钳口

兼听则聪,偏听则蔽。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人是聪明人,喜欢偏听偏信的人很愚蠢。

春秋时期,高缭在齐国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他从来没有犯过错,但晏子却将他免职辞退了。

晏子说:“高缭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可见,晏子能闻过则喜。他认为下级指出上司的过失,是职责。

封建皇帝为江山社稷计,也提倡诤谏,故有“文死谏,武死战”之古训。

此乃古帝王明目达聪之处。

封建专制时代的政府,设有言官,说白了他们就是专门挑刺,找皇帝毛病的官员。

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体制下较重要的机构,他们的职责,就是监督皇上、朝中大臣,并上谏挑他们的毛病。

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

中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视对于中央与地方百官的监察,并形成一个十分独特的言官群体。

言官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职责就是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

所以,言官的舆论,对整个官场社会和庙堂,都有一种威慑力。

宋代司马光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可见,统治者对言官的道德品性及政治素质的要求,也是很严的。

由于言官对于皇帝的德行非常关注,那些游戏大政、昏庸无为、生活奢靡的皇帝,就经常遭到言官的批评指责。

因为此,有的皇帝甚至畏惧言官。

如万历帝。

一日,万历在宫里演戏,忽闻巡城御史到,皇上急命停止歌舞。

万历坦言“我畏御史”。

监督、制约皇帝和朝廷重臣,是言官的主要职责。

明代,几乎没有一个首辅大臣没受到言官的弹劾和抨击。其中,大部分首辅大臣,都是在言官的舆论攻势中倒下离职的。最突出的史例是严嵩,他专权乱政二十年,言官从未停止过对严嵩父子的斗争。虽然言官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重则被杀害,轻则受杖责、遭流放,但这些言官们仍然弹劾不止,终使严嵩父子惨败被清算惩处。

可以说,如没有言官们的冒死忠谏,明朝会在严嵩时代提前亡政。

皇帝也是人,他们喜欢赞颂,厌恶批评,也是人之常情。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高明,知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常理,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古训,这就是设立言官的社会基础。

可现在呢?

不许妄议了。

什么叫妄议?就是不许人议论国家大事。

凭什么啊?

谁在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想堵亿万人民之口,这不太可笑,太不自信了吗?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