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你不是缺乏目标,而是放弃了原则

前几天,同科室的女同事讲了个发生在她身上的笑话。

年初的时候,我们这群‌‌“大龄少女团‌‌”雄赳赳气昂昂地团购了健身卡。她随即把微信名改成了‌‌“不瘦10斤不改名‌‌”

有次她拦了个出租车,手里正好没有零钱,改用微信付款。

对方是个年轻的小哥,刷到她微信名的那一刻,忍不住笑起来。说想起了他女朋友之前也叫‌‌“不瘦到50斤不改名‌‌”。

我同事问:‌‌“你女朋友后来改了么?‌‌”

小哥一声冷笑:‌‌“她用了这名字已经一年了,我看她能用上一辈子。‌‌”

说起来是笑谈,但我们都不禁在想:为什么我们总在对着未实现的成果望洋兴叹?

◆●◆●◆●◆

每一个新年,我们有太多的目标想要实现。

在年度计划上写下目标的那一刹那,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还以为自己在哪一个平行时空里早已把它们实现。

可是后来我发现,左右着你整个人生的并非想法,而是原则。

在目标和现实之间永远搭建着一座桥,只有恪守原则的人才可以走完的。

无法遵守一个原则的人很难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丢失原则而产生的自责不仅会体现在工作上,还体现在人际上。

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同事。她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悄悄的把我拉到一边,然后细声细气地向我抱怨:

另一个同事叫她帮忙去安排车辆,她看到那位同事很忙,一时心软就答应了下来。结果因为这不是份内的事,自己不熟悉,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反而被领导认为是办事不力。

或者当她提前安排好了第二天要做的事,另一个同事却将自己手头未完成的工作交给她。她不忍拒绝,结果把自己第二天的安排打乱的一团糟。

抱怨完,她往往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明明在这件事情上,我自己占理,为什么当时不直接拒绝他呢?结果无端端把自己逼到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

◆●◆●◆●◆

很多人自认不懂得拒绝他人,总在一些小事上吃哑巴亏。大部分原因却是源于——他没办法认可与坚持内心里的交际原则。

当你有了一个合乎自我实际的原则,随之而来,你做的事情也会是合乎自我实际的。

例如,给自己拟立一个原则:凡是自己不熟悉的业务和可能与自己的时间产生冲突的事情,即便是举手之劳,也不随意提供帮助。

这样的原则能够帮助人在第一时间当机立断。它协助我们区分‌‌“份内的事‌‌”和‌‌“局外的事‌‌”,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某一个特定的目标里。

◆●◆●◆●◆

谁都知道‌‌“集少成多‌‌”的道理,只要能维持一个‌‌“集少‌‌”的原则,就注定有‌‌“成多‌‌”的一天。可是人的劣性,就是总会在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打退堂鼓,从内部去打破这个原则。

我们为什么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其中的原因,有些是过度的自我怀疑,也有是用自我怀疑去掩饰一时安乐。

举个例子说。几年前,我曾经加入过一个晨间写作的群。

任务说起来简单,每天利用早晨30分钟写1000字左右的短文章。

刚开始几天,我和所有人一样兴致勃勃地开始写作,甚至洋洋自得于能够提前完成任务。

但过了区区几天,我和群里的几个人就开始打退堂鼓。我们开始推翻几天前为自己定下的原则,认为这三十分钟写下的文字毫无意义,何况那又是在每天‌‌“暖被窝都还来不及‌‌”的腊月里。

‌‌“前怕狼,后怕虎‌‌”,我们最终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退出了群。

结果到了年底,正好有相熟的出版方过来问我要作品,我却拿不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向自己的付出要求即时回报‌‌”——这是我们惯犯的错误。

我们并不会立刻感受到自己行为的结果,这使得我们时常觉得原则并不重要。每天少写1000字,看似小事一桩,待累积到365天和遵守原则的人相比,其实就相当于失去了40万字。

遵守原则不是即时到账的买卖,而是对自己的投资。每个今天看似很难达成的结果,其实都是来源于昨天对于最基本原则的坚持。

我们控制着自己的行为,不让它出于准则的左右,而准则控制着结果。

人不进则退,当你放弃了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推进一个更加紊乱的状态中。

◆●◆●◆●◆

在《高效率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中,就曾经给原则下过定义:‌‌“准则就像地心引力系统这样的自然法则,是客观的,与价值观不同……当你向下扔掷一个物体的时候,地心引力就决定了这个物体将如何运动。‌‌”

你为什么总在自责?就是因为你没有坚持原则,没有做正确的事情。假如你做了正确的的事情,就只需等待结果。

到最后,你会发现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陶瓷储钱罐,只有你不断的向内投入零散的金币,才能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砸开储钱罐买到自己最心仪的东西。

那些看似轻松成功的人,确实没有比你多做多少事。他们只是每天告诉自己‌‌“定时在储钱罐里投一枚金币‌‌”,就这么简单而已。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