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批判诗圣

中国自一九四九年以来,文史电影音乐美术的大批判无数。孔子、贝多芬、安东尼奥尼、杜甫,都遭到过中国吐口水污蔑,但在极左的癫痫症过后,都一一“平反”。

其中批安东尼奥尼的中国纪录片,最低水准。因为江青是三流明星出身,自以为看得懂电影,刚好遇上人家意大利前卫形象大师安东尼奥尼,江青不懂,胡乱批判,令中国出了丑。

批判杜甫,由于是自家的文化货色,反而有点看头。事情是这样的:以诗人自居的毛泽东忽然觉得,要将诗圣杜甫拉下来,说杜甫是儒家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中国首文人郭沫若即刻奉命“研究”,在杜甫的诗句里找证据。

共产党本来“高度肯定”杜甫诗的“三吏三别”,如“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认为杜甫关心贫苦百姓、忧患战争,是无产阶级代言人。

这是五十年代用苏联马列的标准来评论杜甫,共产党崇洋,自不出奇。杜甫最佳作品是“怀古”和“秋兴”,跟什么劳动人民没有关系。“三吏三别”比较浅,少年儿童容易明白,正如莎剧“暴风雨”和“哈姆雷特”,高于“罗密欧与茱丽叶”和“仲夏夜之梦”,此一常识,读过英国文学也知道。

批判杜甫“反动”,罪证之一,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到底是不是为同情贫苦农民而作?郭沫若说不是,因为大风吹破了杜甫的茅屋,附近的顽童趁风打劫:“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将穷人的孩子,称为“盗贼”,可见其思想感情,不在无产阶级的一边。

还有杜甫去长安考试求功名,为李林甫所妒,只得了个工部小官,证明杜甫一心想为统治者服务。杜甫和孔子是同一条儒家黑线上的人。这时毛泽东下令颂扬秦始皇的法家,于是连乡下不太识字的农民,也在田边跟着批判杜甫。

这种大批判,虽然很可笑,但全国奉行,至少可以令奴才被迫读一点杜甫诗,才懂得表态附和,以今日的广场大妈、蓝丝带、维园阿伯的水准,还有点建设性。当然,郭沫若心里都明白,但为了保命,兼愚弄毛泽东及其统治的农民人口,一本正经地引经据典。这位民族精英,我十分佩服。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