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救护车上快没医生了

一名上海急救医生说,‌‌“尽管热爱这份职业,但我不会在这个岗位做太久。我现在更像是个搬患者的劳力,我受的医学院教育要荒废了。‌‌”

上海市民永新薇(音译)仍然相信,今年她父亲在家中晕倒后,如果救护车来得更快的话,那么父亲可能现在还活着。

今年早些时候,永新薇89岁高龄的父亲突然失去意识,眼睛只露出眼白,见状后她和家人立即打120电话呼叫救护车,然而救护车90分钟以后姗姗来迟。

家住在浦东新区的永新薇回忆道:‌‌“我们打120急救热线打了三次,请求他们尽快派救护车过来。但是他们说暂时没有可用的救护车。最终,市急救中心从闸北区派了一辆救护车来接走我的父亲。‌‌”

这位老先生于第二天去世了。几周前他曾发生过一次心脏停搏,前不久刚刚出院。

永新薇的遭遇在上海比较普遍,上海居民打电话叫救护车后,往往要等上很长时间。这主要是因为救护车上的随着医生人手短缺。

在香港,许多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专门奋战在医疗急救的前线,而在大陆城市则不同,他们要求大多数救护车必须安排一位持有执照的医生。只有在一些救护车上,主要是转移转院病人的救护车上,才会允许由护士来照看病人。

上海市急救中心人事科科长王娟说,在上海,专职在救护车上工作的医生仅有475名,短缺率达40%以上。

数据显示,上海人目前常住口为2400万,拥有超过600辆救护车,远远超过每50000居民一辆救护车的国家标准。

王娟说,‌‌“但是,我们的救护车随车医生严重短缺。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很努力地招聘救护车医生,也尽力阻止已在岗的医生离开,但是收效甚微。‌‌”她表示,上海的医学院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在救护车上工作。她透露:‌‌“以他们的能力与资质来衡量,担任急救医生获得的待遇太低了。‌‌”

‌‌“他们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收入中约有20%来自加班。他们的工作内容大多为重体力劳动——搬运患者,社会很少把他们当作大医院的医生。‌‌”王娟透露,随着救护车上的随车医生年纪逐渐变大,搬不动患者了,那么换岗位的机会也会变少,因为大医院认为他们的工作经验太少太狭窄。

王娟还透露,2012年,上海为了提高救护车医生被医院其他部门雇佣的几率,开展过医疗培训项目。‌‌“结果适得其反。过去两年里,离开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医生反而更多了,加入我们的新人却不如离开的多。‌‌”

石光磊(音译)从事救护车医生的工作仅一年,但是由于他的许多同事纷纷离职,如今他可以说是上海最有经验的救护车医生之一。石光磊来自安徽,没有上海户口,目前每月可支配收入仅为4000元(约合5025港元)出头,他说靠这些收入要在上海生活非常艰难。

‌‌“尽管我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为救死扶伤可以给我带来成就感,但是我不会在这个岗位做太久,因为它不能常常让我使用医学技能。我现在更像是个搬患者的劳力,我受的医学院教育要荒废了。‌‌”

北京急救医疗中心的专家贾大成表示,救护车随车医生短缺的现象在中国大陆城市中十分普遍。比如,在2004年至2006年,北京共招聘了86名医学院毕业生担任救护车医生,而如今只有4个人仍在这个岗位上。

去年,上海医疗部门安排当地一所的技术学校开展医疗急救课程,第一批的68名毕业生预期将于2016年投入救护车医生的工作团队。

王娟认为,到那个时候,上海飞速老龄化的人口会使救护车医生短缺的问题更加棘手。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常住居民为1440万,其中27%为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

王娟认为,‌‌“这一数据表明上海对救护车医生的需求量很大,他们的工作负荷很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