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无异于搬石砸脚

我母亲住在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名为格林贝尔特(Greenbelt)的小城市。我从她邻居那里听到一个消息:日本一家小型电池制造商的股票最近飙升。这位邻居是早年购买电动汽车的人士之一。如今这位邻居也加入了一个团体,游说当地政府推出激励措施,促使更多人购买电动汽车。全球各地的小城镇里,肯定有无数想法相似的人,怀着同样的热情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

如果日本电池制造商Power Japan Plus的说法可信,则这家公司发明了一种技术,可令电池充电速度更快,且电量更持久。换言之,使用这一电池,可减少充电次数及缓解“里程焦虑”(range anxiety),有助扩大对电动汽车的潜在需求。

然而,全球的绿色技术竞争非常激烈,关于这方面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Power Japan Plus公司的电动汽车电池并未采用导电金属,例如传统锂离子电池中常见的稀土金属。该公司采用的“双碳”技术是以棉纤维为基础──爱迪生(Thomas Edison)当年便是采用棉纤维制造灯泡中的碳纤维。

电动汽车电池中采用的原材料供应有限,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稀土金属等一些原材料主要产地在中国,而中国一度试图禁止出口稀土。

如果中国的行动促使业界寻找可代替技术,则中国可能会为意图垄断稀土市场付出高昂的代价。

1980年代中期,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稀土生产国。中国大量开采稀土,导致供应过剩,从而导致全球其它地区的稀土矿关闭。

中国于2009年起试图严格限制稀土出口。部分人士认为,中国此举是为了迫使更多外资企业将用于国防、能源及消费电子行业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迁至中国。无论如何,这将会令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最终中国妥协,稍微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但世贸组织一审裁决中国限制出口稀土违反国际贸易相关法规,中国已对该裁决提出上诉。

中国称,仅希望减少污染并保护这一珍贵资源。其他国家对此说法表示质疑。

1970年代,沙特阿拉伯人曾希望减少石油产量,从而推高石油价格。一位沙特阿拉伯王子解释道: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宝贵资源却坚决限制供应,这种做法将鼓励他人大规模投资于可替代能源的开发。

中国威胁要垄断稀土金属市场的供应,同样会造成上述后果:鼓励他国寻找可替代能源。

在中国禁止出口稀土造成恐慌之后,澳大利亚、美国及全球其它地区的矿业公司都筹集资金,重启稀土矿进行开采工作。绿色技术企业也致力研发各种电池,这些电池甚至无需稀土、也无需采用锂或石墨等其它供应有限的原材料。

因此Power Japan Plus公司开发出以棉纤维为基础的技术。这种可替代电池会否为电动汽车领域带来一场新革命,或仅是昙花一现,我们尚未可知。许多网上评论持怀疑态度。

不过这一概念令人兴奋,中国可能对这一技术的开发过程并不知情。这或许是信任问题。

请注意,全球最成功的电动汽车厂商美国特斯拉汽车(Tesla),更倾向于同日本及韩国企业合作,正计划在美国建立大型电池生产厂。尽管中国已是电池生产大国,拥有许多原材料,但特斯拉不愿将生产工序外包给中国。

Power Japan Plus早前参加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电动汽车展,试图引起外界兴趣及吸引投资者。大部分网上业内评论认为,特斯拉或日本的松下集团等大企业可能研究如何使用这一技术。

如今,中国似乎在贸易相关的各个方面均引发争议。香港审计人员日后有可能无法在内地执业。美国早前指责中国从事产业间谍活动,之后麦肯锡等美国咨询公司莫名其妙地遭到报复。驻中国的外资企业则抱怨在华发展受到阻力。

无论是出于报复、保护主义抑或缺乏信任,如果中国加紧限制知识交流,便无助于中国实现攀上技术价值链前沿的目标。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