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电影产业如何融资?

资金方对中国电影业的关切,掺杂着对电影高额利润的追逐,已成为当下电影金融的主题。据统计,自2006年至2011年,商业银行向电影产业发放的信贷资金累计超过6亿元,影视与金融的联合,日益“甜蜜”。《北京人在纽约》、《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衩》等影片背后均有银行信贷资金介入,在巨大利润的驱动下,创投基金、信托公司也都参与到电影圈的金融江湖里。

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夜宴》、《集结号》、《梅兰芳》这几部大片的片尾滚动字幕中,都会出现同一家银行的名字----招商银行。据统计,自2006年至2011年,商业银行向电影产业发放的信贷资金累计超过6亿元,影视与金融的联合,日益“甜蜜”。《北京人在纽约》、《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十月围城》、《金陵十三衩》等影片背后均有银行信贷资金介入,创投基金、信托公司也都参与到电影圈的金融江湖里。

以往,当民营影视公司需要筹钱来拍一部最影片时,融资主要靠“凑份子”:一是找民间资本来合作,二是先从电视台拿一笔预收款,三是广告植入。这三种方式对他们来说都是无奈之举,因为它相当于把这块利润蛋糕分给其他人。尽管他们从事21世纪最时尚的产业,所幸的是,随着电影业的价值逐渐被银行业发觉,大批的资金开始进入这片只有冒险家才敢玩票的领域。

以前银行贷款必须资产抵押。但一个影视剧组,人员聚散不定,设备或租或借,没有固定资产,拿什么去抵押?打破坚冰的是1992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剧组。银行先是说没有先例,后又要求抵押,最后又要求满足外汇贷款条件,但剧组最终从中国银行获得了150万美元贷款。在此后的十几年间,通过银行渠道筹资的影视作品依然不是主流。大量影视公司还是走在四处拉赞助的老路上。

所幸是,近年来电影市场高额的票房利润,也让资本嗅到的商机。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成为贷款的主要形式。《集结号》从招商银行获得5000万元贷款,《唐山大地震》获得工商银行1.2亿元贷款,《金陵十三钗》获得民生银行1.5亿元贷款。这些都是单片贷款,很大程度上,导演、演员等创作团队过去在电影业积累的票房纪录,成为银行贷款的信心源泉。

跟电影一样,电视剧也受到银行的关注,2009年,郑晓龙、张国立、李少红、杨亚洲等在内的国内23位知名电视剧导演,获得了民生银行共计1亿多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贷款用于导演本人或其公司投资制作电视剧。

如同在其他行业“垒大户”,现在几家银行的信贷投放依然瞄准的是影视业大企业和大牌导演,贷款规模也与导演和演员的身价直接联系起来。这对制作费在1000万元以下,请不起名导演和名演员的中小电影制作人来说,目前依然无法申请银行信贷。即使是大制作,同样条件严苛。2008年,北京银行还为《画皮》提供了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在这个项目上,北京银行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提出严格的用款计划、还款措施,采取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有效的担保措施,贷中、贷后还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在多笔银行贷款中,王中军都签上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家中的住宅资产、艺术品收藏等,均已被银行估值作为担保物。若电影投资无法收回,这些都将被银行收回。

钱不好花以《集结号》为例,招行的5000万贷款,也是无担保贷款,但银行“控制现金流,循环报账”:分批花钱,报完这次的账,才给下一笔钱。华谊兄弟投资5000万元。根据招商银行和华谊公司的协议,华谊公司的自筹资金必须先用完,贷款还没进入,招商银行就开始查账了。在拍摄过程中,招商银行信贷员还常去现场“探班”、“慰问”,“让摄制组感到他们监管的决心和力度”;招商银行甚至还关注演员纳税问题,以免给银行带来风险。这钱多少花得有点“不自在”,但“花别人的钱”,就得“先小人,后君子”。

为了控制影片制作风险,在好莱坞的融资过程中,通常影视公司是通过由保险机构为影片按照商定时间、预算与质量完成交付进行担保,向银行融资。但在国内保险机构还无法提供这样的服务,法律上也缺乏相应的依据,所以无法实现。

华谊是最成功的典范。2009年10月15日,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成为第一个上市的中国电影公司,发行价格28.58元,募集资本超过12亿元。华谊兄弟走到今天,得益于资本的推动力、运作能力在业内无人可比。做私募是业内最早的,利用“股权融资+股权回购”方式,从TOM、雅虎、分众获得了四亿多元资金,从过程和结果来看,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的股权不仅没被稀释,一度还有所提高。最早做版权抵押贷款,后来无抵押、授信贷款,从银行得到数亿元资金支持,再到创业板上市。

华谊的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了华谊自身的资金瓶颈,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中国影视市场环境的状况,对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上市公告的资金用途,电影投资达到年产6部,电视剧投资将达到640集,大大超出原华谊年投资影视剧的数量。上市后,华谊还发行过数亿短融券,筹集资金用来拍摄影片。国内已有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和橙天嘉禾等多家影视上市公司。

中国电影票房以每年超30%的增长速度,吸引了众多创投基金争相下单。红杉资本、IDG、北极光、经纬创投、联想投资、达晨创投、启明创投都是关注文化类公司的创投。鼎晖创投合伙人王功权就曾在微博表示,没有机会投资《唐山大地震》很遗憾。

保利博纳分别于2007年7月和今年4月完成了投资机构的两轮融资,金额分别为1000万美元和1亿元人民币,参与者包括红杉资本、SIG海纳和经纬中国等。如今的各大电影节也成了风投竞相追逐的目标,除了电影明星的熠熠星光,人们总能发现一些基金经理的身影,电影节本身甚至常常召开投资论坛,成为资金和项目对接的平台。

创投奖金的进入,对摄制流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拍摄日志为例,风投要求跟航海日志一样,每一个人的时间、地点、工作、预算,连一个场工的盒饭、导演现场喝掉的咖啡都列得清清楚楚,绝对的制片人中心制。风投不干涉导演的艺术创作,但是,如果一个导演兴之所致,今天要给“小蜜”加一场戏,明天要增加50个群众演员,那么必须请示制片人。因为拍摄预算上没有这个支出,财务不给打钱。这样,投资人即使不在现场,也完全可以控制局面。

与股权融资相比,银行信贷的进入有利于保证电影制作方的摄制自由。银行会细阅剧本,但不会要求更改内容。申请者只需提供包括导演、演员、卖片、发行等情况的详细电影计划,另外再签一份履约保证以控制风险,而不会出现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后干涉影视制作的事情。招行在贷款给《集结号》过程当中,曾派信贷员全程跟随剧组,但目的也只是为了监管资金用途。而在好莱坞,银行更不必操这样的心,因为他们看过摄制方的拍摄计划签订合同后,会雇用专业完片保证公司会在片场监督,完片保证公司不会干涉导演的拍摄计划,只有导演改变计划,与合同不符的时候才会招致保险公司的抗议与阻挠。

除了银行,信托公司也可以参与到电影金融。信托公司募集资金、受托管理、投资于一个或多个电影项目,信托到期后分配投资收益。由于信托公司可以采取股权或债权形式,比银行投资灵活性高,而且信托是私募,有独特优势。

民营资本投资影视的成功范本很多。看看华谊兄弟的主要股东名单,阿里巴巴的马云、万向集团鲁伟鼎、分众传媒江南春、云锋基金虞锋都赫然在列。随着华谊兄弟的高市盈率上市,这些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非常可观。

民营资本中,浙江资本对影视投资的热情最为高涨,华谊兄弟成功上市的示范效应,使浙江民营影视公司近年激增数千家。“华策影视”、“长城影视”、“绿城文化”、“中南卡通”、“南广影视”、“今古时代”等民营影视机构纷纷扩大自己的份额,瞄准资本市场。除了投资影视制作公司,浙江资本还大量涌向电影院线。这是基于影院和院线在电影产业中的分成比例,一部电影全部的票房收入,政府会抽取8.3%作为基金和税,剩下的91.7%中,55%属于电影院和院线,这其中的利润可见一斑。

2011年5月,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引起关注,电影《大唐玄机图》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采取“权益共享”来融资,制片方想把预期收益通过金融资产交易所,卖给投资者。“通俗地讲,就是把电影产品当股票一样卖出去。”这种想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有人质疑其可行性,认为风险过大,有洗钱嫌疑,无法保证资金的投向等。然而随后,在经过所谓“巩俐将主演”、“赤壁选景”、“全国海选演员”等几个噱头的宣传后,国家对文交所的整顿也随之而来,这部电影宣布延迟拍摄,至今无声无息。

电影市场今年涌入了大量“热钱”。不少电影制作人常常接到企业老板打来想“投资”的电话,甚至有温州炒房团成员提议组团炒电影,他们认为投资电影的回报迅速,快的七到九个月就能收回成本,并且投资利润丰厚。以华谊兄弟的《集结号》为例,投资一个亿的项目,从银行拿到了五千万的贷款,实际创造了2.35亿的票房,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即使在电影行业不算最高的,但却远远高于社会平均的投资回报率。

但艺术家不是机器,艺术家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无法像机械生产那样均等和规律。再勤奋的艺术家,也有相对枯竭和低产的几年,再优秀的艺术家也有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作品。从金融角度看来,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过分集中于艺术家,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许多金融机构会建议融资人采取打包贷款的方式。即放进融资项目的不是一个导演的一部作品,而是多个导演、在多个时段推向市场的多个作品,甚至还要求是多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作品。这是金融机构分散投资风险的方式。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