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首在美国不能唱的歌

一首在美国不能登台演唱的歌曲,拉开了日内瓦中国少数民族人权问题国际会议的序幕。在德国小镇吕登沙伊德的家中,歌曲创作者向德国之声讲述了他们的人生故事。

无意之间,洛桑班旦•塔沃(Lobsang Palden Tawo)成了藏语流行歌曲的先行者。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身在德国的洛桑班旦接到一个朋友从印度达兰萨拉打来的电话,希望他能为西藏的兄弟姐妹募集一点钱。他不擅长街头募捐行动,就和朋友们一起改编西藏歌曲,把传统藏曲和西方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结果热卖。

"我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营生,所以二十年后希望我的孩子们接着干。"这当然是一句玩笑。他和他的两个女儿萨拉(Serlha Tawo)和尤拉(Youlha Tawo)都成了医生,儿子里加(Riga Tawo)也学的是生物。但是音乐一直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常用音乐来表达和交流,更以此来传承藏族文化。没有上过音乐学院的一家子和朋友组成的乐队Trinkhor,成为藏族文化在西方世界的重要使者。

"天下一家"音乐会上被拒


幼时从印度来到德国的洛桑班旦•塔沃

2012年秋天,洛桑班旦接到美国"天下一家"音乐会(One World Concert)组织者的邀请,希望他能前往参演。根据该音乐会官方网站的介绍,当年12月9日晚于纽约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举办的"天下一家"音乐会是对和平、音乐与共识的庆贺,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人济济一堂。达赖喇嘛也应邀参与了音乐会的论坛。组委会主席桑缪尔•纳皮(Samuel Nappi)说,"在聆听来自全球的意见领袖与达赖喇嘛尊者讨论之后,一切更加清楚:只有面向公众对话,寻求共识,和平运动才可望实现。而音乐作为一种发自灵魂的普世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样的对话。"

洛桑班旦和孩子们都非常重视这场音乐会。他推迟了自己的一个眼睛手术,萨拉和尤拉也各自推迟了一个重要的医学考试。他们特地为音乐会创作了一首英语歌曲《永远守候光明(Never Lose the Light) 》,并飞赴纽约进行了排演。

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登台演出的前一天,主办方告诉他们,由于这首歌的歌词太敏感,不能安排演出了。萨拉和尤拉对父亲说,"爸爸,我们不能答应修改歌词,否则那就不是我们的歌了。"于是,他们倾注大量心血、耗费数月准备的演出,就在舞台前停住了。"我们没有想到,在世界上最大也最有权势的民主国家,我们的歌曲被禁了。"在主办方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中,他们明白压力来自中国政府。

洛桑班旦告诉德国之声说,他在这首歌中表达的是和平、爱与正义。歌中唱道:"红五星高高飘扬,在我故乡的高山上。听啊,我的人民在哭泣,心中怀着忧伤。……兄弟姐妹们,站起来去争取你们的权利。正义将一直引导我们,永远守候光明。"


与妻子、女儿萨拉在家中

那个玩弹子游戏的少年

1959年3月,中共军队在藏区与藏人发生武装冲突,达赖喇嘛出走。此后,数万藏人沿着他的足迹,背井离乡,历尽艰难,远赴印度。年仅7岁的洛桑班旦,就是这支迁徙队伍中的一员。他的父亲经营茶叶和建材,生意遍及藏区、印度和中国内地,家境殷实。到了印度之后,很快成为难民,一家人住进难民营,他上了难民学校。

1963年的某一天,这所难民学校来了几个德国人。他们是一家慈善机构的代表,该机构愿意供养12名难民儿童在德国生活,男女生各6名。如何在数百名学生中进行挑选呢?来访的德国人看见,正好有6个男孩在一起玩弹子游戏,于是拍板定下就是他们了。未满12周岁的洛桑班旦,就在这6名幸运儿之中。他没有想到一场弹子游戏会改变他的一生。后来他在德国上了医学院,现在是吕登沙伊德(Lüdenscheid)医院的一名主治医生。

穿上白大褂的洛桑班旦,始终也是一个歌者。从小接受丰富的藏族传统歌曲的熏陶,来到西方后听了不少流行音乐,将二者予以嫁接对于他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他说自己深受达赖喇嘛教诲的影响,努力在歌曲中再现和平、包容、平等与欢愉的精神。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他总共写了40多首歌曲,其中如《献给达赖喇嘛(Yeshi Norbu)》、《太阳与月亮(Namgung ki Nyida)》等等已经成为经典。

人权国际会议主题曲

2013年3月11日,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CICG),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人权问题国际研讨会开幕。萨拉和尤拉,唱着她们忧伤而坚定的歌曲,出现在大屏幕上--《永远守候光明》成为会议主题曲。全体起立,肃穆静听。一曲终了,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