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能源革命到来

2013年2月26号,中海油宣布完成了对加拿大能源企业尼克森公司的收购交易,收购总价约151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经过7个多月的苦苦等待,花了151亿美元巨额“聘礼”,2月26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终于把加拿大“新娘”尼克森娶进了门。这也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中国国内的石油开采的成本和国外的石油开采的成本之间的成本价差非常大。有人说是一倍,有人说是八倍。我估计最少是3倍。这项并购有着苛刻的条件,在五年之内,一个员工你都不能裁,你还必须把你的北美总部搬到公司所在地卡尔加里。就151亿美元,放在别的一个行业里是惊天动地的一个大数字,放在石油企业里面来说,就是一个小数字,因为它在加拿大排名第十四位的一个石油公司,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就是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那么像这样的公司有很多很多。所以对加拿大人来说是鸡肋,对中国人来说就是香辣鸡翅。

去年中国自己生产的原油是2亿零400万吨,进口是2亿8000万吨,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是58%左右。照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只能维持41天,连一场小规模的战争时间都不够。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表示,由于水力压裂法和以北达科他州为首的水平钻井法释放“致密油”(tight oil)储备,美国处于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将使能源世界轴心转向西方,为美国所掌控。2008年美国原油产量触及500万桶/日的低位,去年反弹至643万桶/日,2013年美国的石油产出量创下20年新高,而天然气价格也直直落。CNBC曾于3月7日报导,美国能源信息局(EIA)甫于3月初公布,2012年11月、12月期间美国石油日均产量超过700万桶,创1992年12月以来新高。此外,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每百万BTU天然气价格则为3.5美元左右,远低于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EIA预计2014年将升至800万桶/日。与此同时石油消耗量不断下降,从2007年的2070万桶/日降至去年的1870万桶。EIA预计,包括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内的液态燃料净进口2014年将跌至600万桶/日,为1987年来最低水平,只有2004-07年高峰时期的一半。2013年1月4日結束的一周,美国进口下降至每日790万桶,较四周平均降低了10%,较去年同期进口水平下降近16%。由于在石油天然气页岩开采技术上的先发优势,现在北美大陆生产的天然气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大陆。与石油不同,天然气的跨洋运输并不容易;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美国唾手可得全世界最廉价的能源:天然气在美国的价格是每百万英国热力单位(BTU)3.55美元,而在欧洲约为12美元,在日本约为16美元。

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已经低于中国,未来这个差距还会逐渐加大,即便是雾霾严重的1月份,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是异常火爆,2013年1月国内汽车销售203.45万辆,环比增长12.41%,同比增长46.38%。轿车销售118.75万辆,环比增长约19%,同比增长49%;SUV销售24.07万辆,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91%;大排量的SUV还是富豪的最爱。

日本在福岛核电站危机之后,国内核电发电量急剧下降,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发电,导致日本2012年贸易逆差大增。实际日本多年都在开发能源新技术。2013年3月12日,日本成功从爱知县附近深海可燃冰层中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日本希望2018年开发出成熟技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采掘试验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属下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实施。该机构利用地球深处探测船“地球”号,从爱知县渥美半岛附近约1000米的海底挖入330米,到达可燃冰层后,通过把可燃冰中的水分抽出降低其压力,使水和甲烷分离,然后提取出甲烷,整个过程约用了4小时。该机构将继续在该海域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采掘试验,以进一步完善技术。

据称可燃冰在日本附近海域分布广泛,埋藏量足够日本使用100年,仅本次试验采掘海域的埋藏量就可供日本使用10年以上。

这个“地球”号绝对值得一提,地球号(CHIKYU)深海钻探船是日本制造的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装置了世界上最高的船上钻井架,高出海面121米。如果“地球”号停泊在水深2500米的海洋上进行深海钻探作业,它还可以从海底再向下钻探7000米,达到地幔层。

目前,海底钻探的世界纪录是2111米,这样的深度不仅不能到达地球中心,就是想到达一般大地震发生的震源地也很难。而“地球”号的钻探深度达到了目前的3.5倍。这是全球最先进的钻井船,2001年由三菱重工承建,2005年完工。总投资8.5亿美元。这艘长210米的船毛重达56752吨,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物理勘探船长度的2倍多,毛重的10倍多,两者根本就是自行车的速度和飞机比。

这是全球最先进的海洋物理勘探船,虽然中国是第二大造船大国,但是对物理勘探船无丝毫能力,大部分都是委托挪威挪威Skipsteknisk、Ulstein、MarinTeknikk和英国的Rolls-Royce设计,制造也是大部分交给Ulstein,并且极度落后,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水平,中国有物探船船东5家,拥有19艘物探船。主要集中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此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上海海洋石油局、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也拥有少量物探船。国内物探船队不仅数量少,而且物探能力也不高,仅有12缆3维物探船1艘、8缆三维物探船1艘、6缆三维物探船2艘、4缆三维物探船2艘,其余皆为二维2-3缆的小型物探船。国外最差都要有18缆,好点的可以到26缆。

以此能力根本无法进行足够的科研活动,可以说中国在可燃冰领域落后日本至少30年,甚至50年,单看勘探船就看的出。但是日本可燃冰成功提取甲烷,却让中国的一大堆和可燃冰毫无相关的,本该算利空的石油类股票涨停,足见中国股市炒作的疯狂程度,只有疯子才适合中国股市。如此浮躁、虚夸、虚假的国家能有啥技术创新?

日本的可燃冰开发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2002年与2008年两次成功完成在陆地上开采甲烷气体的试验。本次试验属于2009年度启动的第二阶段,将验证从海底地层取出甲烷气体具有的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今后试验将进一步展开,对能否长期取出甲烷气体进行调查。可燃冰开发计划于2016~2018年度步入第三阶段,对实现商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进入最终的综合评估阶段。

可燃冰如果能够商业化,那么日本经济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反观中国企业,它们根本没有发展科研的动力,完全没有。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员构成中,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2.3%的委员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的委员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且秘书处设在中石化;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人员构成中,石化系统委员占70.3%、汽车产业系统委员占8.1%、环保系统委员占5.4%,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秘书处也设在中石化。如此比例的席次,很难实现根据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来制定发布机动车排放标准、测量方法和相应的燃料标准。油品差也就不稀奇了,并且如果不改变这种权利结构,油品还会一直差下去,雾霾也会越来越严重。

当全球都在大力开发新技术提高能源领域竞争力的时候,中国却连石油品质都无法提升,欧洲有超过40%的轿车是柴油车,而在中国,不到1%,原因很简单,柴油品质低下,即便是德国原装奔驰进口柴油车放到中国国内也无法适应低劣的柴油,频繁出故障。

不要质疑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他们能把利空改造成利好,真牛。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