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每个老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林徽因

柴静的新书发布会得到了十二个老男人的站台(从左至右为邱启明、张杰、白岩松、全勇先、牟森、周云蓬、杨葵、王晓、张立宪、陈晓卿、罗永浩,崔永元不在照片中)

一、三个女人一台……老男人戏

柴欲静而风不止。

由柴静引出的是非话题,本已渐渐黯淡,但随着男人董路的加入,以及《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和姚晨一类大V的掺和,波澜再起。

知名主持人董路站在劈柴帮一边,批评柴静团队为了自身光环牺牲新闻规律。他谈了不少新闻理念和人物,或许值得学习。但是,咳,男人,你不知道吗,之前闾丘露薇刚扯了一点新闻理念啥的,就已经累死了一大群花季好少年?

比如,我的好友虎娃转来一封女生来信,大意说一直喜欢柴静及其“关注新闻背后的人”之理念,但是看了闾丘露薇的文章,又觉得闾丘的新闻理念更专业、更有记者使命感。现在两人的理念在她心中发生了冲突,令她很迷茫、很困惑。虎娃问我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有什么看法?作为男人,你看见这种女生应该两眼放光口水狂咽,因为好骗嘛。几个名流吵吵架,扯了点似是而非的理念,就搞得她心乱如麻,愁肠百结,林妹妹一样。你要是再乱上加乱,循循善诱,就可以趁虚而入了。哦,对,虎娃是新闻系老师,要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不能乘人之危。

那么看看“正经”的评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只会说“人红是非多”、“我们尽可做理性批评、公开讨论”之类废话,姚晨之类只会说这是对柴静的文革式讨伐。全都在捣浆糊,到底有谁来解答一下少年派么?

照我说,比起闾丘,董路说得还真不错,首先是态度端正,要批评柴静及其新闻观念就直说,不遮遮掩掩。文章基本就事论事,文笔也好,从柴静采访李阳家暴失败谈起,条分细缕,有的放矢。批评柴静及其团队过于骄傲,像艺术人生的朱军一样,预设好眼泪与微笑,不顾采访对象本身的真实。

不过我想还是让困惑女生以及无数困惑男生们缓一缓吧,先不要一本正经谈理念,先一起来看戏。

什么戏?原先是三个女人一台戏——拉开胯势的木子美,欲说还休的闾丘冰心和隐而不见的柴徽因。但她们就是只为新闻专业性而争吵么?一切就是文革重演么?眼看这出妹戏就要冷冷清清下去,谁解此中意?要想成为喜闻乐见的大戏,还得有男人接力。

董路来了,很莽撞却又很准确地捅出了一个漏子——“对柴静影响最大的两个环境,一个是CCTV的招牌;一个是老男人的饭局,前者给了她居高临下、尽情施展的舞台,后者给了她汲取营养、备受呵护的温床。”这段话被媒体曲解成柴静依靠CCTV和老男人饭局出名。

人人都会批央视,所以批央视不稀奇,但是后一句太残酷了,它扯破的不是柴静形象,而是别的。

试想闾丘冰心戎马半生,但身后有站着一个老男人吗?试想木子美下自成蹊,但身后有站着一个穿衣服的老男人吗?别说十二个,一个都没有!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倩何男唤取红巾翠袖,揾女英雄泪?老男人们都死哪去了?原来全站在柴静身后,十二罗汉。我要是闾丘,真是恨铁不成钢,我要是木子美,真恨不得全施胯下之辱。不过这都是我乱说,木子美和闾丘境界都比我高。有女权范的人,应该是决然弃绝老男人们的,对不对?

但对我来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要讨论的就是老男人现象。

二、每个老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林徽因

成也老男人,败也老男人。影响柴静的老男人岂止十二个。老男人“害死”柴姑娘的事也不是一回两回。去年底,一干教授公知在网上大喊柴静是央视最穷主持人,为其鸣不平。某法律教授更是知法犯法,把卖国的话按在柴静头上当真谛传播,遭柴静团队辟谣。一些老男人总喜欢借弱女子来浇自己的磊块,猥琐程度实在接近地铁色狼。可见有些老男人们,即使混到几百万粉丝级别的公知大腕了,也还是脆弱。只是,别用这脆弱伤人。

不知道谁取了“柴徽因”这个名字,太损。不过我们确实知道,几乎每个公知界老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林徽因。君不见沪上某著名教授就曾在微博上对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那一段三角和谐恋击节赞叹,称他们是集合了东西方“最优质”精华的人类。所以,他这么“优质”的学者旁边一定是缺了一个林徽因。

优质老男人们不一定是把柴静当徽因,柴静也不是林徽因的灵魂附体。不过,老男人玩清新,确实是当代知识界的一个问题。这里不细表。

历史教授可能是真清新,但十二罗汉不一定。这些人精,中间有一些虽然媚俗、投机、不学无术,但也内含着值得欣赏的共和国气质:不服输,不信邪,坚决要上位。他们都是文化人,文化人最容易脱离现实结构,最容易大言不惭,也最能忽悠更多的小小文化人,诸如来信的女生。

文化人往往并不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只沉醉于这个文化的倒影,推销的都是自我啦、独立啦、启蒙啦之类老三篇,文化商人就贩卖这些给少年。所以我要进一步说,柴静的靠山不一定是老男人,但老男人的靠山必得是少年。这个问题在上一篇《柴静的孤儿们》里已经说过了,今天不表。

现在,董路把这事给捅破了。柴静身后的老男人们是否坐得住?该你们承担的就不要让柴静承担,是时候出来说话了,再让姚晨这样的傻妹子跳出来扯文革,实在不堪。

老男人不出头,我们先来研究下老男人。

三、老男人简史

生于1970年前后的媒介老男人,绝对是值得社会学、人类学好好研究的课题。我没有什么研究,这里先浮光掠影点一下。

总体来说,文革结束时候,这代人虽然早就脱掉了开裆裤,但也还是小屁孩。他们错过了大时代的尾巴,既没有像杨小凯、陈亦南一类前辈那样经过群众运动的血火洗礼,又多少继承了文革十年的粗粝脾气,以后有再多的文化规训也改不了这个脾气,所以特别适合做煽动型人才,想想李承鹏和罗永浩两位著名相声演员吧。

他们的青春期正逢改革开放,邓丽君的歌声满天飞。上一辈人还在晕头转向,他们已经无所顾忌投进去。若是生活在城市里的,那时大概正赶上提着录音机到处开舞会,还要东躲西藏防警察的日子。成年后大可以因此自诩参加过人欲解放运动。

虽然也饿过几天肚子,但上山下乡是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没有和人民大众好好结合过。文革时候教育比较乱,旧式白专主义教育被打倒,新的红专主义教育也没能建好,所以他们一般数理化不好。1980年代正赶上文艺潮,反正理科不好,拥抱文艺是件最自然的事情。

没吃过大苦,但有很大的心。看了不少启蒙读物,精神诉苦开始发达,觉得自己吃了太多的苦和压抑,总以反叛为荣。但是毕竟大半都是老实人,豁不出去,所以又特别欣赏能豁出去的80后。

本来,数理化无能,玩玩文艺蹦蹦迪,如果没有在1980年代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或者严打期间像迟志强一样被抓进去,大部分也就做了个普通市民,平淡过一生。而他们之所以能不一样,就是因为考上了大学。

十二罗汉,一半考上了新闻传播类专业。我不了解他们的大学生活。但那个时代的风气是:新就是好。年长的会欣赏羡慕年轻人的新潮。我认识的一堆1960后文学作者,都能回忆起当年老编辑对他们的厚爱。那些老编辑出生20世纪上半叶,接受过19世纪人道主义文学熏陶,无不温柔敦厚。所以我猜,今天的这批老男人,当年身后也有一群更老的男人,更老的男人温柔地驱驰鼓励他们,而且并不要求他们是柴静一样的美女。

可惜的是老男人根基浅,最容易被一些光鲜的话语征服,像白指导一样,总是扯些公平正义的废话来解读新闻事件,不了解美国就敢说美国人持枪是为了自由民主。

不过他们一般都是大好人,比如张立宪,不是好人的话怎么能演《神探亨特张》里的大好人亨特张?比如郑渊洁,写童话的不是好人能行吗?而且要天真,几十年如一日。当年看他童话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改变了对事物的简单看法,他还在继续和老顽童一样看问题,聒噪不休,以为救国。

所以我不能说他们是刻意找到柴静作为代言,而是文艺向的柴静确实契合了他们心中未灭的东西,比如天真,比如柔软。

董路是性情中人,不过我觉得对于老男人们也要同情。老男人也不容易,一生沧桑,怎么就不可以有“邻家小妹”?如果柴静真的是他们的邻家小妹,那么说明他们还有点纯真。况且,人家十二个人才有一个公开的妹妹啊。

挂一漏万,我这样描述老男人是非常简单粗浅的。不过老男人们的脸皮一般都比自己的心肠硬,所以应该不怕我的粗暴。我也就此打住吧,期待你们的精彩出场。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