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三国篇:清德博学的羊祜

羊祜,字叔子,西晋开国元勋,著名大将,一生清廉博学。羊祜不仅在政治上以清德闻名于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著有《老子传》2卷、文集2卷传世,只是今已散佚。时人称他“文为辞宗,行为世表”。

羊祜在曹魏时代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官职。司马炎称帝后,羊祜深得司马家信任,升任尚书左仆射、车骑将军,官至镇南将军。去世后被追认为“太傅”。

出生传统儒学世家

羊祜出生在西晋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是名门士族之家。泰山羊氏在汉魏时期一直服膺儒学,并以“清德”著称。到羊祜为止,他们家族共连续有九代人,都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四、五品官一般为二千石)。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姊羊徽瑜嫁与司马懿之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妻,羊祜娶夏侯霸之女为妻。可以说泰山羊氏在汉魏时期足可称得上是一方豪族。

羊祜早年也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博览群书,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让开府表》为《文选》名篇,从这点说,羊祜也称得上是文学家。成年后,羊祜更是以“孝”闻名。司马懿高平陵兵变后,羊祜的岳父夏侯霸叛逃蜀国。很多人为了避嫌,都断绝了和夏侯霸洛阳亲属的来往,但羊祜却谨守孝道,比以往更孝顺、更认真地照顾岳母一家人。此外,羊祜的母亲与长兄相继去世后,羊祜又素服守孝十年。羊祜因“孝道”和姻亲关系,得到了宣扬“以孝治天下”的司马氏集团的赏识。司马氏集团逐渐对羊祜委以重任,将他引为心腹大臣。

镇守荆州厚德服人

羊祜的青年时期,正是曹魏统治阶级内部正进行着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265年,晋王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西晋建立以后,司马炎雄心勃勃,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大业。泰始五年(269),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进行战前准备。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孙吴的荆州则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羊祜到任后,看到荆州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便屯田兴学,安抚百姓,允许晋吴双方的边民来去自由,深得军民之心。在军事上羊祜用奇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有力地控制了东吴夏郡鄂州在汉水东、长江北的大片土地。

羊祜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垦田八百余顷,到年底收获的粮食足够十年的军需。晋武帝表彰他的功绩,授予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不久,羊祜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并受到开府如三司之仪的特殊待遇。这一年,羊祜四十九岁。

“以德易暴”的攻心战术

自古以来,凡用兵打仗,将帅都要采取各种谋略来取得战争的胜利,西晋伐吴,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使用攻心战术“以善取胜”向吴军大施恩惠。《晋书・羊祜传》载:“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之以醇酒,使不得言。”

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相距最近,由于吴主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在一次战争中,羊祜杀死了吴国的两个将军,但羊祜却没有把他们的首级砍下来向朝廷请功,而是厚加殡殓。凡吴军士兵中有兄弟二人同时被晋军俘获的,羊祜将其遣送回家,唯恐绝了别人的后嗣。

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对吴国国情、民心的了解,使羊祜采取的“以德易暴”的策略收到了奇效。

羊祜陆抗英雄相惜

东吴镇守荆州的大都督乃名将陆逊之子陆抗,陆抗看到羊祜并不采用武力,而是“增修德信,以怀吴人”,觉得这是很厉害的一招,他告诫将士们说:“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为细利。”此后,羊祜、陆抗两人各自镇守自己的边疆,多年来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羊祜与陆抗均生于传统儒学世家,羊祜出身的泰山羊氏在北方也以“德行”著称,陆抗出身的吴郡陆氏在南方以“忠义”闻名。陆抗早年在其父陆逊的教导下,饱读儒家经典。后来,陆逊在孙权一连串的政治打击下,忧愤而死,陆抗非但没有心怀怨恨,反而继承了父亲生前的忠义,继续无怨无悔地效忠孙权与东吴。

而羊祜早年也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博览群书,一生仁德敦厚以感召人心,由于陆抗与羊祜都具有很高的儒家道德修养,一生都坚持“民无信不立”的儒家治国思想。所以,他们驻守边境,都努力避免冲突,以儒家的“信义”争取对方的民心。羊祜和陆抗的英雄相惜,使得两军的将士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死伤。

羊祜在边境,德名并著,可在朝中,却每遭诋毁。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颇受荀勖、冯紞等人忌恨。公元276年,陆抗病死,羊祜认为伐吴时机已经成熟,他向晋武帝上疏。晋武帝让大臣讨论此事,“而群臣多以为不可”,于是伐吴之事就拖了下来。到公元278年,羊祜一病不起,临终之时,羊祜再三叮嘱晋武帝赶快伐吴,并推荐杜预代替自己。

公元278年羊祜病逝,死时只有五十八岁。在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手举酒杯,流泪而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一生喜爱山水,在镇守襄阳时,经常登上岘山,饮酒吟咏,终日不倦。他曾感慨地对同游的人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自古以来,多少贤达之士,登山远望,寄托良深,但是他们都湮灭无闻了。我们也是如此的吧。”足见一生恬淡宏远的襟怀。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