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立下赫赫战功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而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日军于1941年12月袭击美国海空基地珍珠港,并进而占领了东南亚部分地区之后,于1942年1月发动了侵缅战争。中国政府根据1941年12月《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议》﹐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五﹑六﹑六十六军,共十万余人组成远征军。由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和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于1942年2月先后入缅作战。

从3月至4月,远征军在同古﹑仁安羌﹑腊戍等地与日军激战。其中仁安羌一战援救被围英军七千余人。远征军在缅北的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由于中英美战略目标的不一致,使远征军陷于被动的态势,至4月底被迫后撤。8月,远征军大部退至怒江东岸,一部西撤印度。人员仅剩四万人左右。退入印度的部队改称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统辖郑洞国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退入滇西的部队,连同后续部队,于1943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由陈诚任司令长官﹑黄琪翔为副司令长官,统辖第十一﹑二十集团军及第八军。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为掩护中印公路﹐沿公路向缅北推进,经十个月的苦战﹐于1944年8月攻占缅北重镇密支那。1944年5月,滇西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沿滇缅路向缅北实施反攻。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与驻印军会师于缅甸芒友,打通中印公路,至3月遂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此后,中国远征军返回国内。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余韶
游击支队黄翔工兵团李树正装甲兵团胡献群炮兵团朱茂臻
汽车兵团洪世寿骑兵团林承熙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
辎重团段寿清
第6军(军长)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辎重团郑殿起通讯营冯行之战车防御营梁中介
第71军(军长)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第87师(师长)张邵勋
辎重团吴涛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李志鹏第200师(师长)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

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孙立人第53军(军长)周福成(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刘润川继任)第130师(师长)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刘宝华
第54军(军长)方天
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工兵第2团林松通讯部队指挥官不详
第6军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第6军山炮营辎重团雷震波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邵百昌工兵部队指挥官傅克军通讯营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少将

1、胡康河谷战役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战斗开始后,新38师即在大比河南岸截住日军的迂回部队,而新22师在孟关苦战一周,伤亡惨重,寸步难进。孙立人得知新22师困境后,果断决定留112团在大比河和日军相持,分出113团迂回抄击孟关背后的日军要点瓦鲁班。113团于3月5日抵达瓦鲁班,将其包围后发起攻击。3月1日,美军第5307部队突击队抵达瓦鲁班东北面地区,随即向日军发起攻击。

2、同古战役:
1942年1月日军攻占仰光,1942年3月19日,在200师师长戴安澜领导下,发动了同古战役,蒋介石的计划是以200师不惜代价死守同古争取时间,掩护远征军主力向同古一带集结。而主力第5军迟迟末集结,造成200师牺牲很大,但由于中方不愿进攻,只想保存实力,而英军却又将右冀空开,造成日军包围200师,在孤军无援情况下,200师主动撤出同古。

3、仁安羌之战:
仁安羌大捷,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取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惟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因为新38师113团在劣势情况下,竟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这十足表现出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坚强。这一仗的胜利,全面提高了中国远征军的威信。

4、孟拱河谷战役:1944年3月14日,驻印军乘胜攻击孟拱河谷。3月22日,114团在大雨中发起对孟拱的攻击,官兵在没过大腿的泥水中奋勇向前,孟拱日军18师团、53师团、第2师团各部都是新38师手下败将,全无战意,到25日,114团攻克筑有坚固工事的孟拱,田中新一从地道狼狈逃走。

5、密支那战役:1944年4月24日,新22师和新38师向各自目标攻击前进。7月以后,孟拱、加迈之敌已被歼灭,密支那成为一座孤城。7月18日,中、美军队转入密支那街区巷战,8月1日深夜,由104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在当地华侨的带领下,冒雨绕到日军背后。次日凌晨,“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意志终于崩溃,除死伤于阵地的日军外,其他残兵惶恐地逃出战壕,仅4、500人用竹筏及泅水渡过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溃退。日军在密支那的最高指挥官水上源藏被逼到江边的一棵大树下拔枪自杀。此役,共击毙日军2000余人,俘70余人。经过80天的艰苦激战,中国驻印度军队以上万名官兵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

6、松山战役:1944年9月1日,蒋介石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松山,否则正副军长均按军法从事。于是李弥抓了顶钢盔往头上一扣,亲自带领特务营冲上松山主峰阵地,一连激战数日,9月6日,他被人从主峰扶下来,据目击者描述:……胡子拉碴,眼眶充血,打双赤脚,呢军服成碎条状,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形。第二天,松山战役结束。

7、反攻之战:1943年,经过刻苦训练并接受了先进装备的中国驻印军和中国滇西远征军,于10月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远征军似两把尖刀,左右夹击,血战17个月,解放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云南西部失地83000平方公里,击毙日军48000余人,缅北、滇西从此不见敌踪。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