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股市的困惑

经济和金融学界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中国的股市不反映中国经济的基础和发展?2005年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文章很详尽地介绍了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发展或GDP的背离,从此点燃了这个问题。讨论中国的股市,这个问题似乎是难以绕开的。但大多数分析都是在金融投资学的框架内,试图以现成的理论和分析模式去回答。很少看到对于这个问题让人信服的解释。

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抛开现有的投资管理学的内容,向更加根本的问题追问:什么是股票,什么是股市,什么是股票的价值,它所依赖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股票的价值如何在一个经济系统中体现出来。

股票是所有权的凭证,这一点是如此基本以至于人们都忘了它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股票投资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股东权利,公平交易。美国两部《证券法》的核心就是保护这个,它通过充分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诚信路径来实现这两个目的,其简约和精准是立法的典范。

资产是否优质,是否有现金红利不是必须的要素。在一个能充分行使股东权利的公平市场,劣质公司和没有成长但不分钱的公司,会被市场中的狼猎杀掉。草原生态的公正不是靠兔子,而是靠鹰隼和狼群,优胜劣汰的法则是最公正的判决。

而中国的股市中真正的狼是几乎绝迹的,靠无数看得见的手来维护一个秩序,结果是鼠兔横行,生态比自然生态还差。

做不到最基本的,就把关注放在分红和鉴别公司的质量上,这是不得已的退而求其次。微软80年代成立,2003年才第一次现金分红,这丝毫不影响早期股东大大地赚钱。只有对未来的保障没有信任时,才重视现金分红。很好理解:落袋为安嘛,未来这个公司值多少,真是顾不上管。把注意力过分放在鉴别兔子是否健壮有什么意义吗?这一点狼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没有狼的退市制度就是一个相声段子。引狼入室是危险的,但也许只有走险境才能保平安。

发达的股票市场是社会体系和经济发展到特定高级阶段的产物。中国的股票市场的诞生有点像晚清的洋务运动,不是长出来的,是搞出来的/嫁接过来的。洋务运动的教训是在封建制度下是发展不起来正常的资本工商业的,因为资产的所有权和配置权是通过皇权和文官的权力体系实现的。洋务运动中,多少优秀人才在里头殚精竭虑,但总不能把它弄得气脉通畅,最终以甲午海战黯然收场。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取到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社会的基础格局的进步方面,资产配置的方式方面变化不大。一系列位高权重的部门和央企掌握着资产所有权和配置权。股票所体现的所有权是一个比较空洞的形式。

这样的所有权结构下发展出的股票市场,那其实就是一个彩票市场,彩民们的输赢是靠彼此投入的彩注来完成的:有没有一个公司来发行彩票其实无足轻重,有一张废纸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彩票不代表对发行公司的所有权益,只是一个进行游戏的道具。但如果仅仅是一个零和的彩票交易市场也还罢了,彩民们每人掏钱培养了个别幸运的中奖者,每个彩民也都有均等的中奖机会,但如果这个彩票市场是存在巨大渗漏的,那么彩民群体整体必输无疑。那中国股市的风险在什么地方呢?它把存在巨大渗漏的彩票交易叫做股票投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价值分析流派和技术流派在中国股市的投资都难以成功:对价值分析流派而言,它在把彩票当作股票分析,在没有所有权的地方非要分析出所有权的价值,无异于缘木求鱼;对技术流派而言,它面对的不是资金封闭的零和游戏,而是一个有巨大渗漏的资金转盘,在这里呆的时间越长,亏损的可能和亏损的程度就越高。

这也解释了股民们最切实的投资体验,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内在价值甚微,价值主要来源于外在的力量:信贷和货币的潮水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它们主要由政策决定。当信贷货币潮涨起来时,注入的资金会超过渗漏的资金,击鼓传花热烈进行,形成一个短暂的牛市。期待较长时期的牛奔是不现实的,因为内因驱动是微弱的。

最后,我们不能免俗,引用一个金融学基本的理论:MM定律。MM定律的强版本认为在一定假设的前提下,股市的表现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曾经很讨厌MM定律,认为它是投资神学,把市场当成一个万能的人格化的神,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但凡夫俗子怎么能真正理解学科奠基人基本的真知灼见,我们只能靠记忆和习惯来套用前辈深刻的见识:中国的股市反映了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法制和所有权的全部内容。所以,当你的判断和股市相悖时,请接受股市近似神谕的判断。

分析的结果是让人丧气的:中国的股市整体是缺乏投资价值的,进而这个市场的风险是远远超过投资者想象的。但我们也回答了一开始的困惑,中国的股市恰恰是非常准确地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反映了中国经济和所有权的关系。股市反映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GDP,而且代表着ownership(所有权)在经济中的地位,如果ownership和经济发展无关,股市和经济发展也没有关系。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