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亚洲出口国困境求生,适应全球经济形势改变

在过去的黄金年代,许多亚洲国家只需坚持一项简单的经济策略——扩大出口,就能实现强劲的经济成长速度。而对今天的亚洲,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不再发挥作用,在全球贸易复苏的进程中,该地区正面临经济模式转型。

汇丰(HSBC)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 Neumann)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巨变,包括美国消费者相比十年前更节俭,贸易反弹势头将受到限制。

2015年,亚洲对美国出口有所上升,但范力民表示,这种增长目前更多地是由软件开发和页岩油钻探方面的投资驱动,而不是拉动进口的活动。

全球贸易对话陷入停滞,受“全球工厂”的中国影响,制造业供应链萎缩,使得从曼谷到首尔的政策制定者考虑转向新的经济模式,因为出口可能再也无法回归到2000年代的高增长了。

泰国央行副行长白彭(Paiboon Kittisrikangwan)向路透记者表示,全球贸易模式已经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完全恢复使得进口需求无法回到从前的水平。

韩国财政部长崔炅焕(Choi Kyung-hwan)呼吁出口商进行“战略转变”,将目标瞄准中国消费者而不是工厂。印尼贸易部长Rachmat Gobel也表示,他会寻找机会增加对西方市场的商品出口。

2015年初至今,横跨东南亚及日本的东亚地区出口,以美元计已平均下滑约5%,表现糟糕的品种包括印尼煤炭、马来西亚棕榈油、新加坡药品和韩国汽车。

汇丰的范力民援引持续减少的出口订单及采购经理人指数表示,数据并没有显示复苏迹象。

经济学家希望中国春节长假与美国冬季气候等暂时因素能够解释经济疲软的扭曲现象。但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Dan Martin表示,这些理由并不充分,因数据仍旧呈现疲态,比从前愈发令人担忧。

一些疲软是由于美元走强,意味着美元换算成其他国家货币录得的收益率下降。

然而,越来越多人担心需求难以从周期性下滑中恢复,亚洲出口商面临着结构性的危机,使高水平增长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范力民表示,中国于2001加入世贸组织,爆发了一场供应链整合与全球贸易革命。

对中国出口减少

随着中国制造业中心兴起,向西方提供廉价商品,供应链在整个地区延伸,因其企业需要高端的产品部件。这种分工也加速提升了亚洲的生产率。不过如今则时过境迁。

供应链四散的情况似乎正在终结,Martin称,“甚至可能会走向相反,因为中国开始生产更多这种元件,”

今年亚洲出口创下最大跌幅反应在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出货量上。

如今已经找不到像中国市场那样的出处可以拯救出口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停滞不前。美国牵头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似乎驻足不前,而且也没有迹象显示再次出现世界贸易组织(WTO)支持的多哈回合谈判,以打开新的市场。

在美国按以往粗略的估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进口就会增长两个百分点。但Neuman称,目前这一比率是GDP增长一个百分点,进口增长一个百分点。

泰国央行副总裁Paiboon称,“我们要深思,考虑能否像以往那样继续严重依赖外部需求。”该国央行目前预计今年出口将连续第三年下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