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实德负债120亿是政商勾结的必然

实德系拥有薄熙来强大的政治庇佑,这点在中国政商两界并非秘密。这一助力,让实德如虎添翼,迅猛发展,而薄的陨落,也让实德的当家人徐明失踪,公司遭遇各大银行追讨债务。

实德系除了发展起步阶段中受到了时任大连市长、市委书记的薄熙来的极大帮助外,其发展轨迹中,权力的影子无所不在。

化学建材是实德系的主业,也是徐明赖以起家的产业。这个产业从2003年开始就出现了拐点,近10年来整个行业一直处于产能过剩、成本快速上升的境地,该行业经逐步在实德系内部成为获取工业用地、消化进口设备的存量资产。

实德起家阶段的的一次资金注入尤其耐人寻味,在2001年,实德还是大连一家中型民营企业,当年,一笔高达40亿的神秘资金从大连商业银行划转到实德在交通银行的大连分行的帐号上,这笔资金以多位徐明系和张澎系的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进入,并在一年后迅速全部变更为徐明及实德管理层持股。

这笔巨额资金应该是徐明“张罗”而来,但并不属于徐明,只是“过路资金”。业界高度怀疑,这笔资金很可能是谷开来管理的薄熙来家庭资产的一部分,徐明很可能只是薄熙来家族资产的代管人或者小股东。

也正是从2001年后,实德的发展上了一个高速快车道,实德系曾四处出击金融、地产、化建、足球、家电等六大产业,拥有40余家关联公司。

2007年,实德在中国太保上市前夕入股,太保上市后股份陆续解禁减持,扣除初始投资,实德获利超过40亿元。此后,实德接连入股了太平洋保险、华汇人寿、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大连银行、铁岭商行、鑫汇村镇银行以及景顺基金公司。

在一连串的质押动作之后,实德系并未沉淀太多资金就获得了民资企业难得一见的多种金融牌照,并形成了实业和金融并举的产业格局。通过各种关系和资源入股金融企业,成功后旋即将金融企业股权质押给银行或信托融资,然后再做下一笔投资,反复放大资金杠杆,是实德系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法。

实德还大举进军哈尔滨、重庆等地的地产市场,在2009年-2011年间,实德下属的盛和系和天实安德系拿地非常频繁,囤地至少200万平方,光是拿地的花费估计在上百亿以上,实德原本希望,在三年内形成一家资产达到千亿规模的地产上市公司。

为了融资,在权力荫庇下,实德采取了以信托融资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擦边球行为”,在目前的楼市调控情况下,这个资金游戏的风险陡增,游戏的危险在薄熙来倒下之后,完全暴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得一份实德集团资金部的报告,其整个集团仅金融股权质押贷款的总额就高达64亿元,且大部分金融资产都已质押出去。除此之外,实德系的其他形式贷款余额约为30亿元左右。其负债总额接近120亿元,涉及了农行、建行、大连银行、吉林银行等38家银行。

资金报告还显示,实德从今年2月开始已经开始借入利息为4.5%的民间高利贷,借款周期基本都是一个月,总额达到了7.8亿元。以这部分资金近况来看,实德的整体资金状况,或许已经到达了外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今年4月,坊间传出“实德集团进入破产程序”的说法,对此,实德集团曾发表声明否认。而实德真相究竟何时揭开,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种种迹象显示,实德集团这家所谓的民营企业,与公权力关系密切,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公权在握者鼎力支持,才得以发迹坐大。其鼎盛时期,气焰之烈,莫之为甚:于大于公,“实德系”曾拥有7支球队,几可操纵国内足球联赛;于小于私,徐明的私人座机,豪华程度堪比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而现在实德集团负债120亿,可谓畸形政商关系的必然结局。将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寄生于不正常的政商勾结,也是许多唯利是图而一头扎入权势者怀抱的民营企业的共同宿命。

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当权者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乃至权力寻租、官商勾结常见。实德集团将追逐利润之巢构筑在权力之树上,那么一旦大树倒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也可以为目前所有与权力过从甚密而无法自持的民企为鉴。

中国至今未能建成现代化的市场机制,至少从清末以来就一直没有厘清市场和官场的边界,总是堕入以悲剧收场的恶性循环。在一个被权力扭曲的市场,权力操控着几乎所有资源,市场本应具备的机会均等和公平交易,就只能存在于传说之中。

处于弱势的民企,易于向权力投怀送抱,是企业逐利的本性,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捷径。正是这样的态势,注定了政商关系的必然病态和畸形,也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死结。于是,安于奴才之位,甚至甘为走狗之辈层出不穷,两败俱伤社会受损的零和悲剧不断上演。正常和健康的政商关系,应该建立在有效的产权制度、合理的市场机制基础之上,但中国的现状和前景不仅令人堪忧,而且希望渺茫。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