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全球制造业再平衡

随着中国与美国的薪资差距迅速收窄,制造业岗位单边流向中国的局面开始出现变化。

不过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万宝盛华集团(Manpower Group,MAN)的首席执行长Jeffrey Joerres告诫说,这不是“淘金热”。

他的观点是,之前把工作外包给中国的美国企业并未打算把工作岗位全部转移回来。外资在华建设的工厂仍将保留,为当地市场服务。不过对美国企业来说,现在加大对美国本土制造业投资的理由更加充分。

Joerres称,现在美国制造业的薪资总成本只比中国高20%,而且这已经把运营在地球另一边工厂这项费时费力举措的成本考虑在内。

以在美国新建的汽车厂为例,包括福利在内,入门级岗位的时薪为12-14美元。相比之下,在中国提供的时薪为7-8美元。

短短几年时间里,两国相对薪资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年前在美国类似工作岗位的时薪高达40美元。Joerres称,这种趋势正在加速:过去五年中国的年均工资增幅为15%-18%,而由于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更多地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今年中国的工资增幅可能达到20%。

推高中国工资水平的一个因素是中国推出的新劳动法。新劳动法规定劳务派遣工占用人单位所有劳动者人数的比例不得超过20%。随着上百万的“临时工”转为企业的正式工,平均工资水平也不断上升。

在中国,专业人才的成本也在攀升。Joerres估计,在中国聘用一名信息技术(IT)人员的成本仅比在美国的聘用成本低30%-40%,但比印度的聘用成本高出30%-40%。

Joerres认为过去几十年制造业演变过程是这样的:

1980年代,制造业开始从工会发达的美国北部向缺少工会组织的南部迁移,随后进一步南下至墨西哥;之后,数字革命使得供应链管理更趋成熟,所以制造业开始朝中国迁移。他认为,美国出现新增制造业岗位的现象表明制造业的全球化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他说,这是一个再平衡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