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红色抗日将军战死之谜

1940年陕西宝鸡国军训练

红色大陆说自己领导了抗日,却拿不出像样的纪念人物来,而国民党军中有名有姓战死沙场的将军就有数百名。这种尴尬,只好用各种方法来遮盖:抗战时期,确实“战死”了几位红色将军。所以,这几个将军就成了红色大陆用来证明领导抗战的证据。好在历史的真实只有一个,所以这几位将军究竟是怎么死的,也就陆续地随着红色纪念而“浮出了水面”。

这里公开的都是从大陆报刊、杂志、网站上转载的文章,是对于几位红色将军的为“抗日”之死,或是发表见解,或是放声歌颂,原文基本照录。只在关键的地方加上括号的几笔评点,以与读者一起辨析真伪。之所以收集这些资料,主要原因是希望当今的红色影剧抗日题材太多,如果不尊重历史真相,那么将来的子孙后代是要耻笑这一代文化人的,得不偿失。

左权之死的另类迷惑

昨晚(9月1日)因在同事家小聚,看到CCTV一个题目似乎是“家书”的节目。左权之女拿着左权生前写给妻子刘志兰的家书,诉说左权的情感世界。因左权生前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为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最高将领,便留了点意。据节目中左权之女左太北介绍,左权生前极爱其妻及左太北。极爱其妻我是相信的,有多封家书为证;极爱其女则稍有疑惑。左权家书写到:“如逆流万一不幸来到(请注意,左权是说“逆流万一不幸来到”,不是说“万一我为抗日牺牲”。可见他并无要为抗日捐躯的思想准备,而只是有恐遭不测的预感。他的预感究竟是什么,读者可读下文。),你尽可不必顾及我,大胆地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

1942年5月22日(牺牲前三天),他再次写信强调:“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仍然是说“如指时局有变”,不是说“如我为抗日而有不测”),你可大胆地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从信的内容看,只要不妨碍刘志兰的生活、学习及安全,对左太北是可以“按情处理”的,为此还特意强调让刘志兰不必顾忌左权本人的感情。“按情处理”,说白了就是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左太北本人的解释是,左权之意为可以将婴儿托付给老乡。如果真如此,信中直接写明“可托付老乡”就行,何必要说“按情处理”呢?按情处理就包括了托付他人之外的其他选择,比如在情况紧急时,拋弃路边。这种事,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刘邦逃命之时,为了马车能跑得快点,就曾把妻子与亲生子女推下车去。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命是自己的,老婆是可以再讨的,孩子也是可以再生的。

但我更关注的不是这些,我更关注左权是如何牺牲的。于是便查了查资料,在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长城线上》网站上发现了一篇详细记述左权将军的文章《太行豪气传千古──忆左权将军》,发现左权将军生前竟然是“托派份子”(左将军有关不测的预感终于有了下落,也就是说,因他是托派,而且共产党在党内处死过相当数量的托派分子,所以,左将军才有了不测之感。显然,这一不测与抗日牺牲一类的念头,全然无关,或曰,他全然就没有要为抗日而牺牲的念头和想法,所以他所作的任何对身后的交待都与为抗日牺牲无关。),并且直到“1982年,刘志兰又亲自给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写信,再次要求中央发文为左权平反,取消对他的‘留党察看’处分。考虑到刘志兰的心情,中央有关部门终于写出书面档,对早年左权同志受王明路线打击迫害一事予以平反,取消对左权同志的‘留党察看’处分,并将该档放入了左权的档案,但没有对外公布。”该文没有解释中央不公布左权“平反”消息的原因。(为左将军平反不对外公布,左将军“为抗日牺牲”倒是对外公布了;不公布为左权平反的消息,却公布左将军是共产党的“抗日烈士”;读者可以思考其中的原委甚至是奥妙究竟何在。)

还是据上文记述,左权是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撤退”的过程中被日本侵略者炮弹击中牺牲的。这与我找到的其他关于左权将军牺牲经过的文章所述相同,可以互相印证,应该是可信的(左权之死有种种说法,但其共同点,都说不是在一场与日寇面对面的顽强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因为,如果连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都战死在对日战争的战场上,则这一战役该有多大?中共的抗日史,至今只说他“领导”了平行关大战,发动了“百团大战”。但事实上,前者只是在国民党已经消灭了敌阪垣师团二万二千主力之时,林彪才怀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心情,不顾毛泽东五道不准打的命令,袭击了日军的一支辎重部队;后者则是彭德怀违背毛的命令,擅自发动了一系列扒铁路、炸碉堡的“百排小仗”,结果,非但被批判是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彭德怀最后竟因此而在文革中被枉送了性命。我们说远了,但无论如何,是不存在另一个连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也战死其中的红色大陆抗日大战役的。而本文所说的“指挥八路军总部撤退”,倒是有些真实,因为,“鬼子来扫荡了,八路军进山了”的台词,特别是毛泽东的一道又一道不准打日寇的命令──请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倒是能够使我们对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指挥部队撤退的原因”有所了解……)文中强调,左权将军曾有多次机会可以先行撤退,但他都放弃了,甚至断然拒绝了彭德怀将军让他撤退的命令。犹为令人不解的是,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飞溅的泥土劈头盖脸扬了他一身。作为一名老兵,他应知道紧接着会有第二颗炮弹射来,他应先卧倒,然后一个侧滚翻,就可避开第二颗炮弹,这个动作下意识就能做到。然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腰都没弯一下,站在高地上一直大声喊着指挥突围,完全将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果然第二颗炮弹又向他射来,他的喊声戛然而止,硝烟过后,他的身影也从山口处消失了!”依该文所述,左权之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待避开炮弹后再接着指挥耽误不了几分钟时间。而且据央视现场左太北与某导演的介绍,炮弹打来,大家都卧倒。可见左权当时如果稍微采取一点保护措施,可能就不会牺牲。但身经百战的左将军,却在炮火下“连腰都没弯一下,站在高地上”。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指挥撤退那么简单?我从来不认为,最高指挥官必须身先士卒暴露在敌方的炮火下才算尽职。(显然,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左权不撤退、甚至要“壮烈牺牲”的原因,绝不是为了打日寇,而是他身为托派分子,不仅前途暗淡,还有不测之命,此念常袭在心,其内心的压力可以想见。所以,在左权深心之中,他应该想的是,倒不如为日寇炸死,倒是死得其所。但是,必须明白的是,这绝非是为抗日而死,更不是为国牺牲,而只是一个懦夫逃避生命的行为,是自杀。所以,如果作者所述,确为真实,大约这就是大陆迟至1982年,才在其妻的一再要求下,为“考虑到其妻的心情”,才为他平反却又绝不公布的原因。由此看来,左权之死,又怎能谈得上“为抗日而壮烈牺牲”?这与206位国民党将军面对面地战死在抗日疆场之上,又何能相提并论?)

左权牺牲后,众人只顾逃命,只是“三名北方局党校的青年学生……将遗体抬至一处荆棘丛中,拿一床军被盖好,又遮盖一些树枝。”后来才由总部警卫连“找到了将军的遗体并就地掩埋”,说明了战争是如此残酷,为了逃命,最高首长的遗体可以拋弃不管。

此后,日本侵略者“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在十字岭到处挖、找,终于挖出了左权的棺木,打开后给遗体照了象,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哀,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这一情况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是知道的,但一直没有公开。”在中国,掘人坟墓是不可容忍的侮辱行为。日本人大概出于炫耀战功的目的掘坟拍照,这绝对是人神共愤,此暴行必将激发我军将士的对侵略者的仇恨,但党中央出于什么目的而不公开日本人的暴行呢?(因为知道左将军是自杀,而不是牺牲。)

众所周知,前苏联托洛茨基曾与斯大林进行了一场“两条路线”的殊死斗争。最后以斯大林派大获全胜告终,“托派”份子被杀被流放不计其数,侥幸逃得性命者政治生命也难以恢复。以托洛茨基本人为例,在亡命天涯墨西哥之后,依然无法避免追杀,被人用冰镐砸死。政治斗争演变成血淋淋的对肉体的杀戮。

想到历史上众多“站错队”的人,生不如死的事例,左权将军坚决放弃生还机会,并故意暴露在敌方炮火下,难道是“以死明志”么?(如果左将军当真是“以死明志”,明其“绝非托派”之志,则与为抗日牺牲何关?)

红色抗日将军彭雪枫是怎么战死的

彭雪枫将军,原名彭修道,乳名兴隆,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4岁即跟祖父念书习字,稍长,先后在本村私塾和县仓房及察院高等小学就学,1921年小学毕业,14岁只身投奔在天津教书的伯父,考进天津南开中学,第二年,经冯玉祥将军部下担任书记的五叔推荐,进入西北军11师军官子弟学校就读,“追求革命真理,接受马列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10月在北京汇文中学转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担任支部书记。

1930年5月经上海党组织介绍被派往湘鄂赣苏区工作,任驻湖北的红5军5纵队5大队政治委员,6月,红5军在平江扩编,成立红3军团,彭雪枫任红3军团8军1纵队3大队政治委员,以后,历任红8军第8师、第2师及第4师政委、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3军团第5师师长、政委、红3军13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红1军第4师政委、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新四军游击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支队随营学校校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4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委员等职。

彭雪枫同志作战英勇,身先士卒,经常战斗在前线,参加过第三次反围剿、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强渡黄河,纵横山西西部广大地区(都与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没有关系。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那就是在“9.18”之后,国难当头之下,接受前苏共和中共的命令和指挥,参与了针对国民政府制造的种种动乱、混乱和叛乱,并且功勋卓著。);1938年2月奉命由山西临汾转武汉,接受中共中央赋予的新任务:在河南确山县积蓄力量,领导发动鲁、豫、皖、苏广大敌后游击战争(假抗日之名义,继续分裂正在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华民国。),1938年9月在竹沟成立新四军游击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彭雪枫亲自在河南竹沟创办了著名的《拂晓报》,深受广大干部和军民喜爱,受到党中央的赞扬。

1938年9月30日,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电令,率两个新兵连373人,进军豫东敌后,1939年1月率部向徐州方向挺进,以永城为中心,在永城、亳州、涡阳一带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为扩大根据地,又率部向淮上进军,直指蚌埠、凤台、怀远、宿南、蒙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这就是毛泽东说的,“要让日本人多占地”的目的,借口抗日而占据了敌后的广大地区,却不用“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游击战术,来解放为日军所占领的城镇,甚至与日军做生意、卖鸦片、互通有无(参看《延安日记》──前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代表、前苏联塔斯社驻延安记者佛拉基米诺夫著)。

1940年,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率新四军第六支队活动于运河线、黄泛区,1941年5月奉命转移到津浦路东,进入皖东北地区,与淮北路东地区活动的部队会合,7月组建骑兵团,从此,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始有了一支机动性大、战斗力强的骑兵部队(这是在执行毛泽东于1940年5月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东南局的指示信。该信命令新四军必须迅速向皖东北等地区进行扩张,并且为了扩张,绝不要对正在抗日的国民党军队手软。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42年-1943年,彭雪枫与邓子恢、张震、吴芝圃等在山子头战役中,一举全歼来犯顽军(请注意,是顽军,不是日军。也就是毛泽东在1939年之后所一再命令打击的主要敌人──“国民党顽固派”。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国民党顽固派,虽然今天还在抗日,但明天一定会投降”,所以,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而当时新四军主要打击的国民党顽固派,就是台儿庄大战中的国民革命军主力──韩德勤部。以上引文,参阅毛选第三卷),当场击毙国民党保安第3纵队司令、淮泗专员、地头蛇王光夏、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并活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苏鲁战区副司令员韩德勤。

1944年,日寇攻陷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毛主席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只要日本人“多占了地”,毛主席就要立即命令向敌后进军“也多占地”,却绝不迎战于“敌前”。),彭雪枫奉命西征,8月越过津浦铁路,行至小朱庄,首战顽军王传授,取得歼敌千余的胜利,为部队西进打开了胜利之门(请注意,彭雪枫一直是在打国民党,而不是在打日寇)。9月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土顽李光明的战斗中,彭雪枫将军亲自指挥战斗,正当战斗胜利结束时,不幸流弹击中,英勇殉国,时年37岁(彭雪枫将军是在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之中,一打再打正在抗日的国民党顽固派,并在“打顽”胜利结束时,不幸被流弹击中而死,不是为抗日而死,更不是为国捐躯!)。

(本文摘自蒋中健、林文善、唐培远著作《枫陵流丹》)

红色抗日将军高敬亭是怎么被处决的

高敬亭,原名高志员,1907年8月出生于新县新集镇董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丧母。因家庭贫困,唯读过六年私塾就辍学在家帮父亲种田。

在大革命时期(红色大陆的所谓大革命时期,是指1924-1927年共产党参加国民党后、藉中国国民革命以发动中国共产革命的时期),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的共产党员方进贤、梅光荣等人以走亲访友为名在鄂豫边区开展革命活动。高敬亭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随之开始了革命活动(应该准确地说是受到了共产革命的启蒙教育并参加了共产革命)。

1927年11月著名的黄麻起义爆发(实际是前苏共命令中共发动的“八一”南昌暴动等一系列武装叛乱之一),高敬亭参加了工农革命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重新组建红28军,并任政治委员,他以超人的胆略,领导和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奇迹般地战胜了百倍于己的强敌,在多次反围剿中,他无比忠贞地捍卫了大别山的革命红旗。高敬亭领导的红二十八军自成立之日起,尽管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也曾遭到过损失和伤亡,但在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始终保持一千多人的主力部队,英勇地打击了敌人,成为根据地人民心目中一面坚持战斗的旗帜。1937年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38年3月8日,高敬亭奉中共中央命令,7月在高敬亭的指挥下,先后在皖中连续取得了13次战斗胜利。(战绩大小,姑且不论,但高敬亭抗日却是真的)

在高敬亭率四支队与日军浴血奋战之时,由于受错误路线影响,将他秘密逮捕,并押在安徽省肥东县青龙场储家围子。6月24日上午8时,将高敬亭枪杀在青龙场。时年,高敬亭年仅32岁(为何要枪毙高敬亭,红色大陆于今不敢面对,更不敢公开内情。但仅从此文所述事实,就可以知道,他不是战死在抗日的战场上;他是在立下了抗日的战功之后,被下令秘密逮捕枪决的。理由是受“错误路线”影响。但是,安徽民间却有传说,认为他正是因为不听上面不准打日本的命令,才遭遇杀身之祸。不过,红色大陆虽然至今不说是什么错误路线害死了高敬亭。)

抗战英烈头颅回归记

2005年8月香港凤凰卫视有一个历史节目叫做抗战英烈头颅回归记。说的是东北抗日的民族英雄赵尚志烈士。烈士率领东北地区人民武装抗日遭到日军的巨额悬赏,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血肉一两银。不幸被奸细诱入圈套,受伤被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由于海外播放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等电视节目,披露了中国抗战史上的真相,真正抗战的主力是国军和沦陷区的反抗组织。国民党为抗战牺牲了二百余位高级将领,中共除了左权等个别人,还有什么人,在抗日战场英勇捐躯。凤凰卫视要为红色中国的抗战历史做一点有根有据的补救,恰好赵尚志烈士遗骸的头颅2004年被发现后归葬,于是成了宣传的好材料。

不过,看完这段系列节目之后,觉得赵尚志烈士的抗战业绩跟党的领导实在挂不上钩。赵烈士少年时代加入共产党,还有一些共产党反压迫斗争的经历,可是当1931年以后东北变成了伪满殖民地以后,赵尚志虽然还自认是共产党员,可是他的言行跟党的领导实际上不大有关系。1930年代初,在骇人听闻的富田事变中,毛泽东为首的江西前敌委杀害了红军中的所谓AB团分子将近十万干部战士,直到近几年中共中央才给富田事变平反。1931年日本攻占沈阳北大营的9.18事变没有激起共产党的民族义愤,它还继续在前苏共斯大林的命令下,组织城市暴动,建立中国农村苏维埃武装割据政权,最重大的任务是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搞“武装保卫苏联”。五次反围剿,最后失败,逃离江西苏区,力图打通与苏联勾连的通道,辗转到达陕北。在这段时间里,中共中央根本无心顾及东北的抗战事务,而赵尚志只跟满洲的共产党北满省委有关系。

赵尚志苦心组织了珠河反日游击队,巧妙杀敌,却遭中共北满省委的猜忌,将游击队失利的责任栽在他的头上,将赵开除出党。但赵尚志团结民间的反抗游击队,仍然坚持抗战。但不久就传来了“中共中央特派领导人王明和康生等人”从莫斯科发来的指示,要抗日武装去联合伪满的国军。这哪里是抗战,当然遭到赵尚志的抵制。在孤军抗战中他误信了谣言(苏军领导要接见东北抗日领袖),越过中苏边界去寻找黄埔军校时他的俄国教官加仑将军,可是他哪里知道,将军早已受到斯大林整肃,后来被迫害致死(加仑也是1929年苏军大举侵略我国东北的实际指挥者和元凶)。等他到达苏联境内,竟遭苏方扣押。苏联共产党从来都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29年因中东铁路事件攻占东北大片领土,继续霸占铁路主权。此时此刻的赵尚志没有获得英雄的礼遇,倒是作为嫌犯在苏联被关押了一年半。要不是发生了日苏之间的张鼓峰流血事变,还不会将赵尚志释放回国。更让赵尚志想不到的是到了1941年4月13日,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斯大林竟跟日本帝国主义当局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条约规定日苏双方相互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两个帝国主义分别霸占了中国的两块土地之后“相互尊重”起来。当赵尚志返回东北之后,再次遭到中共北满省委的敌视,竟将他第二次开除出党。当他率领战友袭击敌伪警署的时候,被特务的枪弹击中,无法脱身,他将随身的公文交给其他同志,掩护他们突围。这些公文中还包括他向党组织申诉和辩白的信件。当他怒斥日寇、慷慨赴死的时刻,实际上已经不是共产党员了。“恢复党籍”的事情,离他牺牲的日期已经过去了40年(1982)。他不屈不挠地抗击日寇,令敌人闻风丧胆,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民族情操和爱国热忱。……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