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三十而逃:离开北京何止100个理由

这是一场逃离和留下的博弈。李翔在北京结识的大部分人,都对北京怀有梦想,但又为在北京所面临的压力感到痛苦。想留,未必留得下;想走,却又走不了。他们都被北京梦绑架了,而赎金是一辈子的奋斗。

小 蛮腰以它独特的傲娇之势矗立在珠江边。5月的夜晚,江边依旧清爽,水面上不时驶过霓虹闪烁的“广百号”、“ICBC牡丹卡号”等游船。奔跑了半个小时的李 翔大口呼吸着,他有将近三年的时间,没有这样在户外大汗淋漓地运动过。“在北京,我有每周游泳的习惯,”李翔很快补充道,“在室内泳池。”然后他抛出一个 “你懂的”的表情。2013年1月,“末日空气”(airpocalypse)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北京的空气中几项最有害的污染物浓度达到了世界卫生组 织(WHO)推荐水平的40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首都国际机场的能见度一度降至5到10米。

“在北京,很少有视线如此清晰 的时刻。”李翔倚靠着江边的栏杆,似乎盯着江中的一艘游船,但望进他的眼中,却搜寻不到什么。“我不觉得两年多的时间可以把北京看透。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 的话,我觉得北京充满机遇,适合奋斗,但不是一个宜居的城市。部分人在那里的时候都在挣扎,离开了又忍不住怀念。”

到北京去积累谈资

李 翔第一次接触北京,是小学的一次旅游。因为成绩不错,父母决定奖励小李翔,在当年寒假带他去首都。但那时的北京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有许多景点的城 市”。所谓的伟大长城和天安门没有给他多少的触动,他只记得自己一个劲地对父母说“冷”。在这个南方男孩的眼里,北京的魅力远远不及气候温暖、美食遍地的 广州。

但他没想到,在北京转了一圈后,回到学校的自己“身价暴涨”。很多原本不怎么一起玩耍的同学会亲昵地叫他“翔仔同学”。后来他才知 道,大家只是对他的北京之行感兴趣。他们不厌其烦地问“长城有多长氨、“天安门是不是很大氨、“北京烤鸭好不好吃”……但这个认知并没有打击到李翔身处焦 点的兴奋感,相反,他还问妈妈,他能不能在暑假的时候去舅舅家,因为舅舅在北京某外企当经理。得到肯定答复后,李翔暗下决心:这次一定要把上次没去的颐和 园、圆明园和香山等景点去一遍!

“那时候在很多人,至少在我的很多同学眼里,首都北京就像个戴着面纱的公主,高贵冷艳,到北京去变成一件了不起的事。”第二次去北京,李翔几乎去遍了所有能去的景点,每到一处,就把景点介绍收进书包里,回家就死命地背,那劲头远超默写课文的努力。

从未融入北京

直到2010年夏天,研究生毕业后到北京工作,李翔才发现,那时候自己对北京的描述是多么的表浅。“大概是心态不同吧。”李翔解释道。以前是去旅游,去搜集谈资,而后来是去工作。“心态决定了观察态度,最后影响实际感受”。

高 考以前,李翔接受的是深闺式的教育,只管把书本里的答案背熟。上大学后,可能因为是外国语院校的缘故,李翔也受到一些西方开放性思维的影响,但第一次听北 京的的士司机滔滔不绝地议论国家大事,好像刚刚从人民大会堂开完会一样,他惊诧不已:“使用的语言,谈论的话题,都和广州不一样。”

如果对北京的感知,一直朝着上述的惊喜发展,也许李翔会爱上北京。不过,生活不是单向道的,它总是在不期然之际出现不同方向的分岔路。

在 一次聚会上,李翔认识了在北京上学的东北女孩林若。林若有着典型的“东北性格”,直爽,豪放。毕业前却纠结不已,挣扎着是否要回家乡,不过最后还是留在了 北京。她跟父母通电话时总说自己活得很好,但私底下老是向李翔他们哭诉。熬过半年的实习终于转正,每月工资从800元升至2128元,这一点点钱在北京并 不能活得很好,甚至可以说很差,尽管如此,她还是不愿意离开。直到有一天林若的父母到北京,得知她蜗居在几平米的隔间里,而且还是和别人分享那个逼仄的空 间,林母立即哭了,林父则咆哮着让林若马上回家。“很狗血的八点档剧情,但却是如此真实地存在着。”李翔说。最后父母拗不过林若,让她留下,但条件是林若 另寻一个住处,两老一次性交了一年的租金才回去东北。

“我不知道林若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她之前那样租住隔间的北漂者非 常非常多,而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会像她的那样凭空而出就解决掉一年的租房问题。得知这件事后,我忍不住想,年轻人可能会有梦想,觉得只要奋斗一下,什么都会 有的,但现实是很残酷的,有时候你不得不啃老,而如果要牺牲父母未来的经济保障,只为了在北京立足,我无法接受。”

林若事件只是个引子, 事实上, 李翔“一直都和‘融入北京’这四个字保持距离”,一切和定居北京相关的话题,他都会自动过滤掉,比如户口、房价、买车,甚至比较长期和深入的交友计划。所 以李翔不了解也不过问林若的家庭情况,林若从来也只在聚餐时才向李翔哭诉,甚至在李翔离开北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不知情。

离开北京,何止一百个理由?

秋天的一场小雨,就能让我的上下班时间从一个钟头窜升至四个钟头!四个钟头,飞机都能从北京飞到东京了,我这厢却还在北四环停车场看二手车车展。每次堵车时,我都会想,如果要评选离开北京的理由的话,高昂的时间成本,一定能进三强。

—— 《逃离北京的100个理由》,任末末

2010年11月的一个半夜,任末末写了博文《逃离北京的100个理由》,不过一个周末,点击率就将近十万。李翔正是那十万人之一。到京时间不到半年,李翔处于最难熬的过渡期,看着博文里列出的离京理由,他心有戚戚焉。

“大 概我多年前就预支了去北京的兴奋感,所以后来工作的压力,独立生活的压力,还有北方严峻的气候和文化差异,让我的神经异常紧绷,危机感再没有停止过。”比 如说,明明李翔前两次去北京都活蹦乱跳的,但这次却水土不服,因为痢疾请了一周的病假。同事们羡慕他可以借此休息,但李翔却噩梦连连。梦中,人力资源主管 领来一个年龄和他相仿的男生,然后语气冷漠地告诉他,“李翔,这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是来顶替你的。你收拾东西,明天离开北京吧。”

“很奇怪,如果仅是失去工作,再找一份就是了。在北京,工作机会还是很多的。”对于那个让自己不甚舒服的梦境,李翔依然无解。他只能把这归于无法找到和疑问对应答案的行列,一如他离开北京的理由。

李 翔在北京的两年多里,“离开北京”这个话题被反复提起。明知道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就算离开也是各奔东西,因此并没有一起走的理由,但有些人就是忍不住,他 们会列举在北京的种种不好,然后描绘回家乡后的幸福生活。别人的响应之于他们,一如菠菜之于大力水手,仿佛没有足够的响应,他们就没有离开的力量。有一 次,林若站起来打断了一个人的喋喋不休,“那你怎么还不回去呢?”然后,周围一片死寂。“我想她是怕自己被说动。”关于林若的粗鲁行为,李翔表示理解, “离开北京的理由太多了。随随便便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压死骆驼的那一根稻草。”

北京并不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选择

林若不止一次说:“我不想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回去,总要先混出点名堂来。”这句话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回去是件挺屈辱的事情。就算留在北京里哭,也好过回去被人笑。”

但这些人里不包括李翔。在他看来,北京的确能让人产生一种希望在此成功的征服欲望,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北京,如果说离开北京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什么不呢?不过,李翔也坦承,家乡广州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是他离开北京的最大底气。

他曾听前同事说,同一家公司,沈阳办事处的经理薪水还不及北京办事处的主管。

而 广州不同,它是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有“第三世界首都”之称。国家的金融、贸易、航运、会展中心,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 化、科教中心……类似的标签可以一直列举,乃至填满这页纸。这样的家乡,可以让李翔在离开北京的头两个月里,安心地游走于聚餐应酬之间。

之 后,李翔毫无波折地进入了一家与前公司规模相当、待遇相近的IT名企。现在的工作内容与他在北京时基本相同,由于行业和学历背景接近,同事也没有太大的差 别。谈及离开北京后的生活,李翔表示,“并没有多少变化”。不过有一点他还没有调整过来:每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他会习惯性地皱起眉头,烦闷于当晚该去哪 里解决晚饭,既要卫生,又不能超出预算,而且,要跟回家顺路,然后他才突然想起,只要回到家就可以吃上妈妈做的晚餐了。

※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姓名作化名处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