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丛林法则是个伪命题

这几天开始看《小舍得》,真的觉得鸡娃的教育和放纵溺爱的教育都不是答案啊。最好的教育,是把孩子当个人,去看见她的完整性,是去构建“我与你”的关系,不是“我与它”的关系。

鸡娃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

纠缠的起点,是大环境下,所有人脑子都曾经被灌下的一个思想:我们这个社会是个丛林社会,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打败对手,赢得竞争。在于做人上人。

这个思想本身就有问题,甚至是现代人大部分精神痛苦的来源。我花了前22年的人生,拼了命的做一个“卷王之王”,跑到美国最好的法学院读了书才知道,不是这样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丛林社会的心态不会带来幸福,因为比较是没有终点的。

做一个“卷王之王”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与他人比较的惯性会根深蒂固印在脑子里,永远不会满足,不能活在当下,时刻生活在危机感和紧张感之中。

这种时刻对自己当下状态的焦虑,当然可以鞭策自己去“努力”、“前进”,可是又要进到哪里去?我人生最崩溃的两年,就是到了耶鲁后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顶尖的教育是为人铺路,提供自由探索的环境让人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意义。人生终究是要向内看的。

另一种说法是,人总得达到了一定起点之后,才有资格和底气说这个话。所以鸡娃的父母,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起点,之后他们可以自由探索想要的人生。

这也是我的一个血泪经验:卷王心态,反而无法让孩子发挥出最大的个人实力。因为驱动自己的是恐惧而不是热爱。

最优秀的人是专注的人,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能找到许多许多快乐的人,是只要能做这件事就可以不眠不休不知疲倦的人。想赢的人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特别怕别人评价自己的状态,遇到一点挫折就归结为自己的全部失败,根本不可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小舍得》里的颜子悠和夏欢欢都很明显体现出这个倾向。被老师骂、被同学指责的时候,都会严重怀疑自己的实力,完全没有学习状态。心无旁骛、只是喜欢数学的米桃反而成绩最好。

而且,从小卷到大的人,在人格发育上是会有严重的雷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所以非常容易钻牛角尖,很容易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某一个目标上,时常让人觉得“疯狂”,在追求自己目标的时候会不管不顾伤害别人,而且在这个目标遇到挫折的时候,简直是灾难性降维打击。

感觉剧里面的钟老师和蒋欣演的田晓岚都是这种人。都是鼓吹鸡娃孩子,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了,自己腰板也硬了人生也有意义了。这种心态的本质还是自身缺乏自信,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快乐,就把自己的恐惧反映到一个外部执念上。

这些人可能自身由于某种境遇,先是相信了丛林社会的法则,但觉得自己无法赢得竞争,那孩子做到也可以。

其实就是自己想成功,相当人上人,但要么自己不愿意努力觉得鸡娃更容易,要么觉得鸡孩子比鸡自己更有机会成功,所以把自己对成功的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本质上还是自己不甘平庸的恐惧。这明明就是“有条件的爱”。

在疯狂冲击这个目标时,孩子在这些大人眼里,变成了满足自己成功渴望的一个工具。最可怕的是,他们会以“为了孩子的教育”这个高尚的理念给自己洗脑,不肯面对自己真实的恐惧,反而不断编故事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他们会认为自己想要实现的这个目标,是无比正义的,所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管给身边人造成多少伤害和困扰都面不改色。但世界的因果规律总是均衡的,不肯面对自己的恐惧,是迟早要面对生活这个大机器的毒打的。

利用恐惧的方式去驱动一个孩子,往往也没有办法见到真正的“成材”。最后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妈宝爸宝这样畸形寄生的关系,也可能是完全刚愎自私与父母彻底疏离的孩子。这些父母迟早要面对自己“鸡娃”的恶果,但却未必会愿意反思自己犯下的错。

最后,这些因为自己的恐惧而疯狂鸡娃的父母,还会给整个已经极度焦虑的社会环境添砖加瓦,加上极其擅长利用人们的恐惧而谋利的资本机器,产生了各种辅导班和奥数生意,导致那些本来坐着看戏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了。恐惧是会互相传染和放大的。

不知道这个剧后来会怎么演,但很希望能看到剧中人物放下自己的执念,或者去讲讲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会觉得,是去帮助孩子向内探索,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并去面对自己的恐惧。如果孩子缺乏专注、严重拖延、讨厌学习,那挖掘兴趣比强调竞争更有效。

如果孩子对某一个领域爆发出强烈的热爱,那相信一个人只要这辈子能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就不会活得太差。不是主观定义一定要走某种主流行业才能“成功”,不要用自己狭隘的恐惧去浇灭一个可能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

如果孩子在班级、自己社交圈的影响下,开始拥有了竞争心态,那做父母的更要保持清醒和理性,试着去引导孩子意识到丛林法则是个伪命题,如何在有毒的大环境下去找到自己。

孩子的成长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人,不应该有标准答案。有些道理,不需要做了父母才懂,问问自己内心,什么是最快乐的时候?你现在做的事情、追求的一切,真的是你需要的吗,还是大环境的裹挟?生而为人,我们到底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怎样的体验?

只有在自己身上先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的人,才足以去引导另一个生命的成长。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