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谁说只有夏天才能吃鳗鱼饭的

说实话对于鳗鱼饭,自己只敢惭愧的承认,目前的水平充其量算是一知半解。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嘛,多多少少也都知道一点,但是如果有人要是较真问起来,知其然,是否知其所以然?是没有那么大的勇气的,归根到底还是吃得太少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

不过,这丝毫不会减少半分我对于鳗鱼饭的热爱。

为什么?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糖类混在一起,加上烟熏火燎下的美拉德反应,还有比这个更美妙,更令人目眩神迷,垂涎三尺的组合吗?简直就是个无人可挡的性感炸弹嘛!

如果你还正好收藏了一家心心念念的老店,那就是缘分了。

鳗吉

喜欢一家店的理由有很多。

首先比如说味道好,对于吃货来说,这可是顶顶重要的头等大事。每个城市的地图里面,都藏着那些老饕们彼此心照不宣的密码,就像在魔都吃日餐,古北虹桥一带的口碑明显要比其他区域靠谱的多,而且丰俭随意,选择余地颇为广泛。能在这样一个地区,几乎是靠一道单品存活超过十年以上的老店,没有足够回头客的支撑,那是无法想象的,而回头客最看中的恰恰就是味道。

在鳗吉吃饭,常常在邻桌看到那些一望可知是从东瀛而来的打工一族,默默地一个人坐在柜前,一份鳗鱼饭,一大杯啤酒,和操作间里默默忙碌的师傅相顾无言,你吃你的,我忙我的,那副场景,相信很多日剧里面都是可以见到的熟悉画面。

其次,味道之外,那自然就是服务了。所谓服务,当然不是某些所谓网红店以老板‌‌“脸臭,脾气大,态度坏‌‌”为标志的奇葩,也不是那种做作虚假的热情,这事儿还真不是比谁的嗓门儿大。个人眼中的好服务,应该是恰到好处的分寸感,以及把一些最基本的事情做好,比如订位。

一向认为,那些愿意订位的客人才是最有诚意要来的客人,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魔都的餐厅对于订位的客人变得越来越苛刻,最常用的招数不外乎最低消费XXXX元,晚市座位只保留到五点半或者更早,要么干脆得意洋洋的告诉你,我们家生意好,不订位,您到门口等位吧。恶形恶状,令人作呕。

此风渐长,愈演愈烈,在这么一片铺天盖地的泥石流中,有人还愿意老老实实的按照客人的要求订位,帮你妥妥当当的安排好,言谈之间并无特意安排之意,就是店里面的常规操作。遇到这么一家店,大概你也会多去几次吧?

最后,其实纯属一点个人的小心思。这是一家安静的小店,门脸儿很小,藏在一个深深的楼梯后面,进去之后才发现别有洞天。餐厅不大,来来往往的客人一直有,但是从来不会发生乌泱泱的人群坐在门口排队的场面。约个朋友来小酌,携家人来聚餐,或者干脆一个人坐在这里喝一杯,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足够清静,足够低调,是心目中私房小馆最可人的地方。

记得有一年送别一个即将远行加拿大的同事,几个中年男人选了个包厢,一人一份鳗鱼饭下肚之后,又叫了一桌子下酒菜,正式开始推杯换盏,鳗鱼骨,鳗鱼肝,冷豆腐,盐水毛豆,芥末章鱼,白烧鳗鱼,盐烤银杏,纳豆,牛蒡,大根,林林总总一大桌子,朋友拿来了一瓶陈年茅台,向店主人示意,回之以微笑,别无二话,送上热茶之后便默默退下。几个人谈天说地,你来我往,从中午一直喝到太阳偏西,酣畅淋漓,近年少有。有时候偶尔会想起那个远赴重洋的朋友,也不知道他在那边过得怎么样?

来到这里,总归是为了那一碗鳗鱼饭。至于什么时间来吃,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情,和季节没什么关系。至于夏天还是冬天,其实是源自于日本的一个民俗。他们认为冬天的鳗鱼肥美,或者有点过于肥了,所以大家便蒙着眼睛说我们夏天去吃鳗鱼吧,那时候的鳗鱼比较瘦,比较健康嘛,巧的是正好中国也有八月食鳗赛人参的说法,倒是不谋而合。

鳗吉走的是关东做法的路子,与之对应的自然是关西流派。

关东厨师杀鳗习惯从鳗鱼背部入手,料理时先白烤,再蒸,再烤,也有店家根据原料情况,省略了白烤的步骤,直接先蒸再烤。

关西厨师杀鳗习惯从腹部下刀,料理时将鳗鱼用铁签串起,直接就烤。

关东之所以要多两道白烤和蒸的程序,主要是因为关东地区尤其是东京湾水域水系众多,养分丰富,出产的鳗鱼油脂过于丰厚,很多厨师认为要通过白烤和蒸来去油及去腥。

随后的酱烤程序,关东和关西的做法其实区别不大,都是将鳗鱼浸了酱汁上火烤,并在烤制中根据需要刷酱汁,最后做成蒲烧鳗鱼。一般来说,关东做法的鱼肉油脂含量不高,肉质细腻,温润可口;关西做法则充满油脂落在碳上挥发出的碳烤香味(部分厨师认为这碳烤香味才是蒲烧鳗鱼的‌‌“魅力‌‌”),鱼皮也更容易做得酥脆一些,别有一番明艳动人的味道。

说到原料,有些朋友执迷于野生鳗鱼的鲜甜,只是时至今日,这已经变得近乎可遇不可求,比如日本本土的著名烤鳗店,秉承只用野生鳗鱼的野田,由于原料时常断供,所以动不动就陷入被迫关店停业的窘迫之中。

除了做法有不同流派之外,吃法上同样有诸多讲究。

将蒲烧鳗鱼做成鳗鱼饭,鳗鱼饭放在碗里的称作‌‌“鳗丼‌‌”,放在贵重漆器盒里的称作‌‌“鳗重‌‌”。有的料理店还用‌‌“松、竹、梅‌‌”‌‌“上、特上、极上‌‌”等称法来区分不同的鳗鱼饭档次,价格越贵,盛上的鳗鱼越大,分量越多。

日本中部静冈县的滨名湖是养殖鳗鱼的重要产区,那里的鳗鱼料理还有种很有意思的‌‌“中部‌‌”吃法。鳗鱼做法与蒲烧鳗鱼差不多,但客人用餐时,可将鳗鱼饭分成四份,第一份普通吃,第二份加入海苔、山葵拌饭吃,第三份浇上出汁,配上腌菜,吃‌‌“茶泡饭‌‌”,第四份可按照前三份中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吃,这种吃法是爱知县名古屋的料理店‌‌“あつた蓬莱軒‌‌”首创,算是爱知县的乡土料理。

而刷在鳗鱼上的酱汁,江户前传统最早只用酱油、味淋调制,后来更多店家在里面添加鳗鱼汁、酒等等。酱汁是一家鳗鱼料理店的味道之源,每家配方会有不同。在日本,历史悠久的鳗鱼料理店,其酱汁每日补充,但从不曾全部丢弃,可以自豪地声称自己的酱汁有几十年历史,可谓是店主用生命也要守护的财富。

对了,喜欢鳗吉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们家的山椒粉特别好,据说是从日本兵库县特意空运过来的马山椒,入口微辣,后劲十足,用来提香解腻那是再好不过了,个人觉得属于上海第一,值得一试。

对于那些第一次来的客人,可能需要习惯的一点就是在鳗吉吃饭,需要等,点单之后至少等三十分钟,因为每一份鳗鱼都是活杀现烤,这个是急也急不来,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当下买个菜都恨不得叫快递送上门的时代,愿意认认真真坐下来,吃份鳗鱼饭的人,肯定是真爱啊,如果有人愿意陪你一起慢慢等,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要好好珍惜的。

说了这么多,端上来的时候,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新炊的米饭上盖着两大片隐隐闪烁着酱汁光芒的蜜色鳗鱼,火候刚刚好,鱼肉丰腴细腻,鱼肉和皮之间的油脂喷香,一滴一滴渗入米饭之中,令人食指大动。最妙的是,酱汁完全浸入了肉身,而且厨师算得上是艺高人胆大,下手极重,无论咸度还是甜度,都已经算的上是重口味了。千万别小瞧了下面的米饭,这可是一家店好不好,值不值得再来的重要指标。米饭晶莹饱满,韧性适中,软硬恰到好吃。开始的时候总是一口鱼肉一口米饭,细细品味个中差异,等到后来馋虫发作,杀得兴起,索性推倒了紫金梁,打翻了琉璃盏,将鳗鱼和米饭混为一体,大快朵颐,快活啊快活。

每一次,都会吃出了高潮。

来的次数多了,慢慢和老板也熟稔了,有时候会多了一些普通食客之外的牵挂,比如一家几乎只做鳗鱼饭的小店,在寸土寸金,且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魔都怎么能够活得下去?毕竟自己收藏的太多小店,都扛不住这种压力,关门大吉了。有一次实在忍不住,问起了从来都是默默料理的店家,回复一如所料中的简单直接,在日本都是这样的,鳗鱼店就是只做鳗鱼,我也只会做鳗鱼。

是啊,杀鳗三年,串鳗八年,烤鳗一生,按照日本人的逻辑,一辈子确实只做这一件事,无暇他顾。不仅鳗鱼店是这样,拉面店,串烧店,刺身店,包括豆腐店,大都恪守此道,各操本业。所以西渡来华之后,看到大家济济一堂,不分彼此,第一次来中国的日本人往往会觉得有点惊诧。

只是,不知道终究是敌不过日渐高企的成本,还是拗不过本地食客的挑剔,最近一二年慢慢发现菜单上也多了寿司,刺身,日式烧烤之类的菜肴,品种自然丰富了很多,不过服务中倒是少了几分以前的淡定从容,那几个一笑起来会脸红的小姐姐也不知何时远遁,新来的总是有点急吼吼,走起路来木屐噼里啪啦,隔着老远就能听得到跑来跑去的声音。

如果这些尚算可以的话,一些细微的差异同样在菜肴本身慢慢发生了。

比如,今天的米饭显然是盛出来放了很久,才端上来给客人。冷透了的米饭配上刚从烤架上下来热气腾腾的鳗鱼,滋味谈不上坏,但是显然不够好。

唉。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