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舆论管控新高度 腾讯《大家》“被自杀”

资料图:腾讯集团手下掌握着中国用户量最高的社交媒体平台(路透社)

新冠病毒疫情下,中国官方网络监管的力度又上升至新的高度。不仅是微信等社交媒体用户难逃大规模封号潮。严肃的媒体平台,也难逃“死去”的厄运。

“我们的群被封了”,“我的微信号被封了”,“我朋友的微信号上午被封,下午就被警察登门拜访训诫了”。从许多中国普通民众的遭遇来看,可以感觉到新冠病毒笼罩下的中国,官方对舆情言论的把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下重手的同时,大公司的公共媒体平台也同样难逃一劫。日前,腾讯旗下的自媒体平台《大家》被执行了“死刑”。这个集中了许多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自媒体信息平台,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大家》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中文互联网专栏写作服务产品。所谓“大家”,意在集华语写作之大家手笔,在各种假消息充斥互联网的时代,为读者提供“有效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章”。

为《大家》撰文的作者包括吴强、胡泳、孔庆东、袁伟时、张鸣等数十位中国大陆的知名学者、专栏作家和意见领袖。在2012年12月15日成立当天,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表示,《大家》将投入千万量级资金以签约、稿酬的现金回报以及优质的平台服务模式,打造一个“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思想盛会。”行业人士称,腾讯此举将引领中文互联网行业重划自媒体价值疆域。

“全体中国人都在承受媒体死亡的代价”

如今,中国的互联网言论生态和“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思想盛会”距离甚远。新冠病毒疫情下,许多微信用户都经历了一开始封锁消息,后来罕见的短暂放开讨论,如今又大幅度收紧言论自由的过程。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有《大家》的读者指出,在被执行“死刑”之前,《大家》发表的最后一批文章包括《武汉肺炎50天,全体中国人都在承受媒体死亡的代价》。

文章作者自称是拥有近30年新闻工作经历的媒体人,对这场仿佛“突然之间”席卷神州大地的疫情中的媒体角色格外关心。他认为1月20日是中国媒体报道此次疫情的一个“非常鲜明的分水岭”,自1月20日以后,中国媒体对受众发挥的主要功能从之前的“安慰”变成了“鼓劲”和“感动”。这个分水岭的前后,媒体反应的确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作者指出媒体的不同反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做的基本上都不是合格的新闻媒体应该做的事情。”

虽然文章也肯定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成绩,指出一个月后就确定了病毒原因并且公布了病毒基因组序列。在国际同行的眼中,都是“世界顶尖的科研效率。”但这篇文章仍然没能逃过和《大家》一起“死去”的命运。同样一起死去的,还包括最近发表的《比病毒可怕:被谣言操纵的人类暴力史》、《这个时代抛弃了老年人,还在骂他们不戴口罩》、《天下之大,当容得下500万人带病回家》等一系列文章。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有网络评论称,腾讯《大家》的那篇《武汉肺炎50天,全体中国人都在承受媒体死亡的代价》应该是“戳中了赵家人的G点,于是就被自杀了”。还有网友表示:“跟马化腾算总账,马化腾会说,我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不得不低头的不仅仅是腾讯的《大家》、旗下社交媒体平台微信也进入了管制力度空前的状态。除了“传统”的按照敏感词文字屏蔽以外,以前比较少见的图片屏蔽、语音留言屏蔽、视频屏蔽、定向屏蔽、用户群划分屏蔽纷纷登场。许多觉得“封号”离自己很远的普通用户,如今都体验了微信前所未有的封号力度。

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微信用户透露,几天前,他在一个数百人的群里转发了一个习近平和特朗普通话,向美方表态新冠疫情4月份就会结束的微信文章,并问道“这不是给习大大下套吗?”。随后他的微信账号就永久被封。另一位微信用户称,他已经学会了一招“微信永不封号”的小技巧。就是去微信的微粒借贷借500块钱,分20期还。他之前曾被封过两个号,用了此法之后,再转发同样的东西,别人永久封号。他只会被封号24小时。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