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粉清官粉到骨头里

中国古代小说有这么一类,叫做公案小说。什么狄公案、包公案,海公案、施公案、彭公案之类。虽然有的重点描写的是跟着清官鞍前马后的武林豪侠,但清官却是不可或缺的大块头。像狄公案和包公案,重心干脆就是清官。不仅有小说,还有戏剧,也可以归为公案一类。

小说和戏剧是现实的反映,正因为人们有清官崇拜,才会有这样的小说戏剧,至于让清官跟武林人物搅合在一起,只是为了增加小说戏剧的传奇性,争取更多的读者。无论里面的武林豪侠有多少笔墨,他们也不过是清官的狗腿子。

清官的特点,是能为民做主。无论是公平断案,还是惩恶扬善,抑或惩治贪官,当然也包括杀掉陈世美这样的负心汉。一言以蔽之,就是为民做主。比较起断案时不吃请不受贿,一碗水端平,民众最乐见的,当然是惩罚大人物。给包公弄三个大铡刀:狗头铡,虎头铡和龙头铡。老百姓最兴奋的,当然是对付官员和权贵虎头和龙头铡的使用。包公戏里的一声“开铡!”下面一定人头攒动,掌声雷动。

其实,虽说公案小说和戏剧里的清官,大多实有其人。但这些清官在现实中,并没有多少不畏权贵,惩治贪官的事迹。小说戏剧里的事儿,都是编故事的编进去的。真正敢对权贵动刀子的,其实是汉代的酷吏,即使是皇亲国戚,他们也照样下狠手。不过,这些人杀起平民百姓来,也毫不手软,死人一片片的。只是酷吏们在民间小说戏剧里,基本上没有踪影。虽然说,每个朝代,都有几个操守不错的官员,但以民间清官的标准来衡量,一个都不够。可以说,历史上这几个上数的最著名的清官,其实都是民间造神造出来的。人们希望有光,于是光就来了。

尽管如此,民间对于清官的渴求,却始终不渝。清官在民间,就是青天大老爷。对于直接管着老百姓的每一任县太爷,老百姓都希望他是清官,年年盼,年年也盼不来。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盼着县太爷的任期长一点,别一两年,饱肚子的就走了,换一个空肚子的。同时,指望高一级的官员,或者皇帝圣明,能够主持公道,其中,特别指望的,就是那些人称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尽管这个官衔,只有明代有,但小说戏剧里,将之安得到处都是。

盼清官为民做主,是因为民给自己做不了主。只要有人给民做主,小民下跪磕头,跪多久,磕多少,都没有问题。可惜的是,历朝历代,小民盼了又盼,想了又想,能算得上清官的,屈指可数。连那些杀贪官造反的好汉,一旦成了气候,还没等登基做皇帝呢,就也成了贪官,作威作福,欺男霸女。

所以,清官是小民的一个情结,但却是一个死结。清官戏和小说,看着无论多么的解气,多么的过瘾,其实都是意淫。不是我煞风景,青天大老爷,只活在你的心中,或者梦里。

梦要不醒,这国没出息。

2017-04-25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