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微历史〗不会再瞒报了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 吴钩:中国自古天灾频仍,为应付灾荒、防止灾民流离失所,早在公元前的西周时代,便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赈灾制度,叫做“荒政”,由十二项政策构成:散利(发放救济物资)、薄征(减免赋税);缓刑(暂缓刑罚);弛力(放宽力役);舍禁(开禁山泽资源);去几(停征关市之税);眚礼(减省吉礼);杀哀(减省凶礼);蕃乐(停止娱乐);多婚(鼓励婚育);索鬼神(向神灵祈祷);除盗贼。

2. 吴钩:二十年后的熙宁八年(1075年),两浙路又有灾荒,“米价踊贵,饥死者相望”。诸州政府为平抑粮价,皆在“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米价虽然控制住了,但市场上却没有多少米可以出售。当时在越州(今绍兴)任太守的赵抃,则反其道而行之,命人贴出公告,宣布政府不抑粮价,有多余粮食之人尽管“增价粜之”,想卖多少价钱就卖多少价钱。如此一来,各地米商见有利可图,纷纷运米前往越州,很快越州的商品粮供应充足,米价也跌了下来。

3. @seekcn:【现代日本人学汉诗】同样学中国诗词,看日本教授怎么写入门书。不贪多嚼不烂。只选九首,九九归真。每首先给出善本影印版,手把手,带你大家进入古典世界,真正的入门。宋本等善本之美,本来就是诉诸感官的,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然后逐首详细解说,登堂入室,引人入胜。这样的编排,才叫得法。

4. @IzMayckf:2003年非典后,《南风窗》采访钟南山,假设sars再来一次,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钟南山说:不会再瞒报了。

5. @MayTheForceBeWith绵:这个土地上,有些概念似乎不存在或很难理解,如decency,honor,liberty。先拿自由做例,曾有个西方朋友觉得不理解我们的“不理解”。自由于她是不证自明的价值,她开导我:如果不理解自由,能理解“奴隶”的反义词吗?我说,能,在中国,奴隶的反义词是奴隶主。(@听字多一点:毛主席时代的国庆节夜晚在天安门前放的烟花,1966年)

6. @赵赵:如果我面临被打耳光、被训诫念检讨书、被游街,我会怎么做?我能不能做?我做了有没有用?这是我们每个人该思考的——如果面对羞辱和不公的是你,如果你身处那个情境。我上一次这么想,是想到老舍被红卫兵殴打羞辱下跪。

7. @little9x114514:我的青梅竹马,15岁,死在了他的学校,众人眼睁睁看着他在预制板下窒息。他死的两天之前,还跟我一起在河边放风筝。我的爷爷,至今还在“失踪”。他死的两个小时前,还和我通了电话,笑着说“谢谢”。十年算什么,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直到我死去,我都不会放弃问他们为何而死。

8. @一个Delpy:911纪念瀑布池给我的冲击太大了,特别是在这个时期。四周刻着遇难者的名字,而在有些地方,逝去的人不仅没有姓名,甚至没有计算进数字。

9. 阎连科:在我们的人生里,在我们所处的历史和现实中,无论是个体或家庭,还是社会、时代、国家的悲劫和灾难,为什么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呢?为什么历史、时代的坑陷和悲劫,总是由我们成千上万百姓的死亡和生命来承担和填补?在诸多、诸多我们不知道、不追问、不让追问就不问的因素里,有一点,就是我们作为人——我们千千万万的百姓或蝼蚁——我们自己太没记性了,我们的个人记忆被规划、取代和抹杀了。我们总是人家让记住什么的就记什么,让遗忘什么的就忘什么;让沉默时沉默,让歌唱时歌唱。

10. 1941年,中国重庆,海明威与他的第三任妻子玛莎·盖尔霍恩与于汉茂将军合影。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