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大清官员欺上瞒下的历史逻辑

1896年,俄国以举行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礼为由,盛情邀请清朝派重臣到彼得堡“观礼”,俨然给予极高礼遇。

不是大清国际地位提高了,“北极熊”真实目的是为对抗日本在远东崛起,希望借机与清朝进行秘密谈判,修筑穿越东北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因甲午战败闲居北京贤良寺的李鸿章被重新启用,作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祝贺。

1896年4月抵达俄国后,李鸿章一行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尼古拉二世特命令财政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伯爵全程接待李鸿章。

维特伯爵是宫廷重臣,历任交通大臣、财政大臣、大臣委员会主席和第一任大臣会议主席,是沙俄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了一件接待李鸿章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根据惯例,在沙皇加冕典礼之后都要举行盛大的民众游乐会,并向民众赏赐各种各样的礼物。

但加冕典礼前一天,大量民众提前拥到霍登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结果造成2000多人伤亡。

李鸿章听说后,问维特伯爵:“是否准备把这一不幸事件的全部详情禀告皇上?”

维特伯爵说:“当然,这毫无疑问要禀告皇上,而且我相信在这一惨祸发生之后已经立即禀奏皇上了。”

作为一个长者,李鸿章给俄国后辈教了一点做官的道理:“你们这些当大臣的没有经验。我任直隶总督时,我们那里发生鼠疫,死了好几万人,可我在给皇帝的奏章中一直都说我们这里太平无事。”

李鸿章进一步阐述了理由:“您说,我干吗要告诉皇帝我们那里死了人,让他苦恼呢?如果我是贵国皇帝的官员,当然也不会让他知道这一切,何必使皇帝苦恼呢?”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

作为“中兴名臣”的李鸿章无疑是晚清杰出政治人物,有的外国人甚至称其为“东方俾斯麦”。

在颟顸愚昧的晚清官场,李鸿章已经算懂洋务、知世界的人物,但处理起问题来还是大大落后于时代,仍然走不出官场欺上瞒下那一套。

维特伯爵在回忆录中评价说:

“李鸿章是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国务活动家,从我们欧洲的观点来看,他是一个完全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的人,但从中国的观点、从中国文明的观点来看,他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很有文化的人。”

维特当然很难理解大清官场报喜不报忧,多磕头,少说话的逻辑。

权力只对权力的授予者负责。既然官员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那必然只对皇帝负责。

至于老百姓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越麻木、越自私、越愚昧越好,最好是像羊群一样由官员“牧之”。

也许有人要说,晚清腐朽无能,这种情况自然正常。

但即使在清朝“康乾盛世”时期,讲真话同样倒霉,说假话反而受益。

乾隆五十五年(1790),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尹壮图根据自己丁忧回乡路途的所见所谓,向乾隆上折称:“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

他还直言各省财政都有亏空,都在糊弄朝廷,并称“各省风气大抵皆然”。

结果乾隆勃然大怒,认为大清的形势是一片大好,连小好都不是,而尹壮图竟然把盛世描绘得一团漆黑。

他令户部侍郎庆成,带着尹壮图前往直隶、山西、山东、江苏等省,清查府库,看是否亏空。

乾隆与尹壮图公开对赌:如果真如尹壮图所说,下面都在欺瞒自己,那我乾隆这五十多年就白干了;如果尹壮图所言不实,那就“自蹈欺罔之咎也”,也就是欺君死罪!

最有意思的是,乾隆不准尹壮图暗访,到各地都必须先提前通知地方官。

在涉及皇上颜面的“大是大非”面前,各级官员当然心领神会,检查的结果毫无悬念,大清各地一片祥和,府库充盈,绝无亏空。

老实倔强的尹壮图终于认识到继续讲真话可能要掉脑袋了,只好服软说谎了。

这位省部级高官上书痛骂自己不是人,以道听途说的材料来“冒渎圣听”,实在是丧心病狂,经过事实教育,他深刻认识到对于大清形势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

回到北京之后,刑部按照“比挟诈欺公,妄生异议律”,提出尹壮图应该被判处斩刑。

乾隆见“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体现自己对不同意见绝不打击报复的“博大胸怀”,就赦免了尹壮图死罪,从副部级降为司局级。

不久,尹壮图就以侍奉老母为由辞职回乡了。

乾隆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在封建帝王中也是一个佼佼者。

但为什么会谜一样自信,对大家都看到的问题视而不见呢?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但权力也是最好的麻药。

在帝制时代,最高权力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穴居人”——你所看到,你所听到的,都是周围人想让你听到,想让你看到的,山洞外的世界你一无所知。

同样,清朝的官员大多都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精英,会试三年一次,全国也就录取进士三四百人,比高考的淘汰率高多了。

也就是说,大家都是聪明人。

在“上下相愚”的较量中,对于臣子而言,能够成功地讨好糊弄住皇帝,就是最大的成功。

对于皇帝而言,如果官僚集团成功地欺上瞒下,就是最大的失败,最坏的结果甚至亡国。

如果双方达到一种力的平衡,都不要太过分,那就是“盛世”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