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关人类大脑认知的六大迷思和误区

人类大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先进和复杂的器官,虽然数百年来人们试图研究和揭开人脑之谜,但我们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大脑仍存在种种迷思和误区。BBC在这里为你梳理有关人脑认知所存在的六大迷思。

迷思之一:人类只使用10%的大脑

一直以来,人们相信这样的说法: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言外之意是,人脑仍有90%的巨大潜力等待开发。但如果用MRI扫描一下人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翻这一理论。

科学家已经证明,我们绝不只仅使用10%的大脑容量,就连说话这样最简单的任务都需要使用10%以上的大脑。

这一误区可能是源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908年的经典著作《人的能量》(The Energies of Men)一书。

在书中,詹姆斯表示人类只使用了大脑很小的一部分,但他并未给出具体的百分比。

另外一种解释可能是,大脑中的神经元(灰质)为大脑提供处理能力,每10个脑细胞中只有1个。

而大脑的其他细胞则为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s),也叫白质(white matter)。它们的作用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因此具有支持作用。但它们不具备任何处理能力。

所以,那种觉得或许人类可能训练神经胶质细胞并令其发挥像神经元一样功能的想法完全是幻想。

谜思之二:睡梦中可以学习语言

如果你幻想着在睡梦中就可以熟料掌握一门外语,恐怕是痴人说梦。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1956年查理·西蒙(Charles Simon)和威廉·埃蒙斯(William Emmons)曾作过一项有关试验,但这一试验一直存有争议,后来也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来支持这一理论,即可以在睡梦中学习语言。但这一说法可能就此形成。

2014年,托马斯·施赖纳(Thomas Schreiner)和比约恩·拉什(Bjorn Rasch)两人做了另外一项试验。

他们让一些人在慢波睡眠以及主动和被动清醒时听荷兰语词汇。在随后的外语课堂中显示,这些人记忆这些单词的能力略微有所改进,仅此而已。它并不能让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迷思之三:听莫扎特音乐可以改善儿童智力

这种所谓莫扎特效应是从1991年美国加州大学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演变而来的。

该论文详细记述了对36名学生的研究。在让他们进行一项任务之前,先听10分钟的莫扎特音乐,结果显示这组人在随后的智能技能测试中表现更好。

其实,该试验的规模非常小,而且没有任何儿童参加。却由此应运而生了一大批产品,向有孩子的父母宣传音乐如何能增加孩子的智商。

2010年,综合多项研究的一次大规模分析显示,听音乐对大脑分析图形能力可能有短期的影响,但没有证据支持对长期智商的影响。

迷思之四:左脑型还是右脑型?

无论你觉得自己是左脑逻辑型的还是右脑直觉型,恐怕你都要失望了,因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个迷思。

当然,大脑的确有一些分工,比如,语言主要是由左侧大脑来控制。但是,语言交流、重音及音调又是由大脑右侧来控制。因此,即使简单的对话也需要调动大脑左右两边的功能来共同协调。

美国犹他大学做了一项试验。他们让1000多名试验者做一些小事情,同时对他们左右大脑的7266不同区域进行扫描,但是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证据显示参与者到底是左脑还是右脑为主导。

作为人类,我们倾向于把事物或人分门别类,以帮助我们组织和理解未知事物。正是这种人类特性可能是让这种迷思根深蒂固,如此流行的原因。

迷思之五:酒精杀死脑细胞

醉酒可以使大量脑细胞死亡,你对这种说法可能并不陌生吧。但好消息是这种看法并非真实。

延森(Grethe Jensen)在1993年的一项研究中,比较了不喝酒的人和酗酒者的神经元标本发现,二者无论在脑细胞数量和密度方面都没有什么显著区别。

但是,研究发现虽然酒精没有杀死脑细胞,但它却可能会对脑细胞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改变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细胞之间的交流方式。

随后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即使适量的酒精也会改变成年海马中新神经元的生成,从而对学习和记忆产生影响。所以,了解了真相之后,喝不喝酒,喝多少你心理应该有谱了吧。

迷思之六:脑损伤永远是永久性的

我们经常听人说,脑损伤是永久性的。但大脑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总是这样。

大脑受伤后有愈合的可能,当然,这要取决于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等。比如,脑震荡可能会给大脑功能带来暂时性干扰,但如果没有随后的头部外伤,大脑可以完全康复。

大脑甚至还可以从更严重的创伤中恢复过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神经可塑性‌‌”。这一过程指的是大脑在经历像中风这样严重的创伤后,重组功能的能力。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