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回忆新疆旅行见闻

我已经十多年没去新疆了。不是不想去,一直做打算,但是新疆的朋友总觉得当时的情况不好,要我等好一些再去。这样一拖再拖,最后新疆朋友完全失去了信心,承认要等情况变好,我这辈子就再别想去新疆了。现在新疆的朋友也都失去了联络,不知是不是进了再教育营。出于对新疆的怀念,我时常翻看当年在新疆旅行的日记。可以在这里摘抄一些段落,看得出即使那是在75事件发生之前,种种根源和迹象都普遍存在,今天的情况只能更糟。

……北京飞乌鲁木齐飞机满座。周围没见到一个维吾尔人。也许飞机其它部位有,我没看到,但至少说明维吾尔人不多,几乎都是汉人。

乌鲁木齐是一个随处可以见到民族问题的城市。在街上,看见一对看不出是汉族还是回族的男女买路边小贩的煮玉米。男的已经在掏钱,女的问卖煮玉米的小贩:“你是汉民还是回民?”小贩回答,是回民。女的立刻让男人不要买。卖玉米的小贩一个劲问,回民怎么了?但是没得到回答。那对男女走了。我也和卖玉米的小贩一样纳闷,回民有什么问题?

去维吾尔人聚居的山西巷。在公共汽车上向司机问路时,司机告知转车的站名后,加了一句“小心你的包”。不知他的意思,是维族区治安不好,还是汉人去那可能被抢。公共汽车在汉人区行驶时,车上维吾尔人很少,街上也几乎都是汉人。

公交乘客上车自己投币,不找零。一位维族妇女没零钱,投进票箱五元,应找四元,她在票箱前等后上车的乘客投币时把钱给她。但不跟汉人说,只跟维族说。因为维族少,等了好几站才把四元钱要齐。

山西巷很热闹,是维吾尔人天下,汉人变得少见。有些妇女脸上蒙着面纱。人们在街两旁做生意。手里拿一双皮鞋或两件衣服就吆喝着做买卖,还有小小孩捧着几个鸡蛋卖,全是廉价商品。即使是在以维族女商人热比娅命名的大厦里,也都是卖低档货的摊位。

维族居民区和商业区反差很大。无论房子还是道路,都是年久失修的模样。我在里面走街串巷,没看到一个汉人。乌鲁木齐的民族壁垒很强,其它地方少见。它的汉族区和内地城市几乎没区别,进入维族区却如同换了个世界。美国白人区和黑人区至少还有相同的语言,这里则是语言、文字、人的形象、味道、建筑,所有感觉都不同。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有时只隔几百米,中间没有铁丝网,且由一个政府管治,是典型的殖民地形态。

沿街步行。按照民族自治地区规定,商店招牌必须有民族文字。在维族区,招牌上维文为主,汉字较小,随着接近汉族区,维文逐渐减小,汉文变大,等到了汉族区,维文只剩下几乎看不清的小字,如同花边,招牌几乎全部被汉文占满。

去亲戚家,我问邻居有没有维族?他说整个小区只有个别几户。因为是单位买房分给单位的维族职工,他们不得不住。但维族人普遍不愿意和汉人住一起。这些年分民族聚居的情况反而比过去还多。一是因为维族人的宗教氛围越来越浓,与汉人更隔阂;二是生活习惯的排斥,比如汉人炒猪肉的味道,维族人闻到很恶心。亲戚在新疆时间长,不太吃猪肉,现在闻炒猪肉的味都觉得腥,因此能理解维族人不愿与汉人为邻。反过来汉人也觉得维族人有长年吃羊的膻味,还有狐臭等等。

在去客车站路上,出租车司机说挣不到钱,政府部门各种收费太多。他的车跑了六年,除了剩下这辆跑旧的车,什么都没挣到。他是汉族,从生意角度欣赏维族,说他们虽然钱少,但有钱就花,打车多,不像汉人,有钱攒着,尽量不打车。

最后一班客车到石河子,打车去旅馆。问司机石河子有多少维族人?司机说基本没有。然后说整个石河子开出租车的只有一个维族,就是他。我这才发现他长着一张维吾尔人的脸,说汉话却跟当地汉人没有区别,因此在黯淡天色中我没发现他是维吾尔人。

司机说,他爸属于当年国民党的陶峙岳“九二五部队”,随陶峙岳起义后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石河子住下。陶峙岳当时是新疆警备总司令,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率部归顺中共,被中共历史称作“九二五起义”,手下官兵也叫做“九二五起义官兵”,简称“九二五”。这种简称带有蔑视。文革期间,“九二五”被当作国民党的残渣余孽受到很多迫害。现在不再搞阶级斗争了,于是不清楚父辈历史的年轻人竟然把“九二五”当成了部队番号。

第二天,跟一个下乡做商业调查的小组去农八师团场。早上去约好的地点等车,一位兵团警察回家休假也在等车。兵团奇特之一是有自己的警察系统。警察对兵团的待遇很不满,说兵团职工工资比地方低百分之二十;买断工龄兵团给的钱,跟自治区机关差七八倍等。警察一面说现在条件比过去好得多,路修得好,出门方便许多,搞了很多建设项目等;一面又怀念毛泽东时代,说那时涨工资干部在后,让生活困难的职工先涨。现在的干部则是用国家的钱搞经营,有利润放进自己腰包,赔了钱是国家承担。

说到石河子的八一糖厂,警察更气愤。八一糖厂原来是西北最大的糖厂,新疆糖业的摇篮,新疆几乎所有糖厂的技术人员都是从那里培训出去的。而如今,人家都干得挺红火,八一糖厂却破产了,几千职工下岗。现在内地有人来投资,搞了一个制造酸类化学品的工厂。警察认为,和发达国家把污染产业建到发展中国家是一样道理——新疆就是中国的第三世界。

八一糖厂的职工上访请愿,但是都到不了乌鲁木齐。因为上面有规定,哪的上访者到了乌鲁木齐,哪的官员就得下课。所以官们天天盯着搞“截访”,上访者都在半道被截回去,警察的很多精力都消耗在这上。

农八师下辖十八个团场。调查组要去的是一四八团,离石河子市区八十公里。一路车一会进入玛纳斯县境,一会又开到沙湾县境内。兵团的地盘分散在各县当中,因此得给各县上税,是很重的负担。

兵团每个团场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团部相当于管制这个社会的政府。团部是团场中心,所在地一般是个农田和林带包围的城镇。我们先到一四八团团部,刚竣工不久的团部大楼让人惊讶,竟然是一栋四层高的欧式建筑,有穹顶、拱门,装饰着西方神话的浮雕,楼顶还立着两尊欧洲骑马武士雕像。东南沿海地区的暴发户时兴把自己家盖成这种不伦不类的样子,这边官员没能力在自己家实现暴发户理想,就用公款盖办公楼来满足。不过那办公楼旁边就是个粪坑式的肮脏厕所,臭味扑鼻,感觉滑稽。

在团部街上,和一个退休职工聊天。他是四川人,一九六零年家乡闹饥荒时当盲流来新疆。那时兵团缺人,来人就收,因此就成了兵团职工。老汉今年已经八十一岁,看上去只像六十多岁。他在这边娶妻生子,一个儿子原来是连队的党支部书记,另一个儿子是团部秘书,现在都去乌鲁木齐卖药了,已经置了房子和汽车。老汉去乌鲁木齐儿子那住过几次,总是过不惯,最终还是回来。他说,乌鲁木齐到处都是人,但跟自己都没关系,这里全是老朋友,每天一块做做操,打打小麻将,日子好混。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