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反修例变反共运动?民间报告:仍未可知

香港民意研究所周五(13日)公布有关反修例的民情报告,报告指特首林郑月娥误解了《逃犯条例》修订的象征意义,令事件最终可能会演变成“反北京”及“反共运动”。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更暗批林郑“傲慢”、“无智慧”,拒绝聆听民意。

在香港,公民实践培育基金委托香港民意研究所撰写的《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民间民情报告》周五(13日)公布。公民实践培育基金董事、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在记者会上指,港人无权选出及罢免特首,令游行成表达意见唯一出路,在6月9日和16日分别有100万和200万人上街,但政府拒绝聆听民意,令事情发展六个月仍未平息。

陈方安生:后来发生的事情持续至今仍未平息,一切源于当权者的傲慢,公然无视清晰的民情,整件事情令人遗憾,拖累了香港的经济和警队,人民遭受严重身心伤害,包括一些年轻人丧命,当权者咎由自取,有多一些智慧的人轻易就能防止这些事情发生。

陈方安生又批评特首林郑月娥无视民情,逼使部分人诉诸暴力。她形容这场运动团结了各阶层族群,捍卫了香港核心价值。

陈方安生:这场运动的本质,是盲目忠诚、集体主义和服从的中国模式;与崇上法治、多元化、自由及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国际模式的对垒。特首与其管治团队没有尊重和回应公众的情绪和诉求,也没有为本身的作为和不作为负责任,导致公众深信表达意见的唯一方式就是走上街头,当中部份人诉诸暴力,但多数游行人大致上都是和平的。

香港民研主席锺庭耀总结报告内容指,“反送中”运动缘于一个“小错误”,但林郑未能及时回应诉求,使运动逐渐发展成“反警察”及“反极权”,最终会否演变成一场“反北京”及“反共运动”,仍是未知之数。

锺庭耀认为,林郑误解了《逃犯条例》修订的象征意义,导致政府出现管治危机。

锺庭耀:我认为事件起初缘于一个“小错误”,现在演变成巨大问题是因为特首林郑月娥误解了《逃犯条例》通过与否的意义。许多香港人担心并非《逃犯条例》指出的条文,最重要是许多市民认为条例一旦通过,会对自由很大的侵蚀。而自由,我认为是香港核心价值唯一核心,最重要的核心。

香港民意研究所于今年7月至10月底,访问1007名14岁以上操粤语的香港居民,并举行了3场焦点小组和慎思会议,探讨他们参与运动的原因、想法和诉求,整合后再编撰民情报告。

锺庭耀强调报告无能力陈述所有事实,亦无触及责任问题,而是希望寻找运动背后的深层原因和矛盾。他希望政府能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回应民间的诉求,以免示威和动荡会持续甚至升级。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