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善良”是什么

华文网络世界忽然流行一个词汇,叫做“善良”。

所谓善良,在中国人社会,先不要搞错,是指“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指恭让、柔弱、逆来顺受,以至面对权力之暴虐,辄不敢以武力反抗。中国新文学有大量此等角色:老舍“四世同堂”之祈老人、鲁迅之招牌人物祥林嫂、孔乙己、豆腐西施等等,此类角色终演变为红色戏“白毛女”的老农杨白劳,终于僵化为用以煽动愚民阶级仇恨之政治样板。

西方文明世界所说的善良,先定格为对上帝的信仰:由遵守摩西十诫开始,西方人讲的善良,有非常扎实的内容,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别,定格于上帝永恒的座标。

至于耶教之前的古希腊,善良的定义为知识,不断求知,亦即不断求善。

西方文化中的善良,是指Being kind,Being good,此善有原则的坚持,不是指在恐惧中的沉默和退让。

首先,善良不是愚昧,不是天生的逆来顺受,善良是在勇于与邪恶相对的一种抉择,而此一抉择,于基督教文化,有道德的彰显;于古希腊传统,有理性的坚持。

两者俱不是一名老好人在风雪中手持拐杖、提着一只篮子,哭哭啼啼,复惨遭恶霸放狗咬逐。这种人,不叫做善良,只是在森林生态的食物链中最下游的生物。

因此你会发现,现代中国人论述,对于这一切,有一种“无力感”,或觉得很“无奈”。最流行的结论,是陈述了一大堆是非之后,用“情何以堪”这句成语来作结。

这也无奈,那也无力,然后问一句情何以堪,这就是中国文人对于所谓善良的心底呼唤。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所谓善良观,出于无力、无知、无为,可合称为“三无主义”。其中的“无为”,又有老庄的道家精神影响,而不知道在此种环境(Context)之中,老庄的无为,只是阿Q精神的高级版。

每当中国人社会发生动乱,充斥大量出于“善良”的三无评论,力抗五毛。这种重复的噜苏,其实是孔子说的乡愿,唯却以善良为包装,亦僭窃了西方的理性,其实以全球化的大角度,或与善良与理性无缘。

不过在大陆的五毛洗脑审查自律之奇怪的言论生态里,此等三无婆妈言论,据说已经属于很有勇气的清流。

好在网络世界,还有未受太大污染英文。活在二十一世纪之地球村,毕竟比活在当代或明朝之某大国幸运。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