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南岳忠烈祠忠魂的哀叹

中日当代关系中最为纠结的是日本历届政府对当年那场侵华战争的态度,而每每让中国人无法忍受的是,日本政要每年都要参拜供奉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牌位的靖国神社。对于日本政府以及政要为何采取如此态度,并非本文关注之点,我只是由此想到:那些为了日本而死亡的士兵们应略感欣慰的是,他们的后人们并没有将他们忘记,而是每年为他们烧香祈祷。

反观中国,七十年前逾百万为抵御外侮而捐躯的将士们早已湮没在被篡改的历史中,他们的忠魂迄今仍在中国大地上哀叹。是啊,今天的大陆在哪里可以找到那样一个可以参拜英雄的地方?

事实上,当年的国民政府并非没有考虑到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该动议早在1938年、1939年就已有了。1938年底,武汉、广州失守,湖南成为新的抗战大本营,而南岳则凭借优越的水路交通和“五岳独秀”的地理环境,成为国民政府活动的中心。据悉,1938年至1945年,蒋介石在南岳共主持召开了4次重要的军事会议。

在1938年11月25日举行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上,各战区指挥官几乎都谈到了自己的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说者伤心,闻者动容。蒋介石对此也认为是“我军最大的耻辱”,“死无葬身之地,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我们忠勇将士为国捐躯,竟至死不得收骨,我们后死者如何能对得起他们,还有什么面目见人?”

在会议后,蒋介石找来陈诚、薛岳,提出在南岳修建公墓之事,“以安忠魂”。国民政府遂拨出专款,历时三年,耗资1887万元建成了一座忠烈祠。因忠烈祠的设计者曾参加过南京中山陵的建造,所以忠烈祠酷似中山陵。

整座祠宇,按前低后高设计,依次为三孔拱门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五个部分。中辟草地,筑字“民族忠烈千古”。在整个格局中,享堂居于最高处,内设祭坛,中置“抗日阵亡烈士总神位”,左右分列22座,如“第九战区第二次长沙会议阵亡将士神位”等。神位之下,四周分布的是37块殉职将军的石碑。根据原设计图纸,以忠烈祠为中心,东西两侧为公墓区,占地逾二百亩,分将、校、尉及士兵墓葬区域,可入葬三百座。所有墓葬都以墓道相连,并伴有花坛凉亭。后因几次长沙会战和经费原因,除墓道草草沟通外,凉亭、花坛均没有建造。

1943年7月7日,忠烈祠召开了落成大典,并举行了首次公祭。此后,每年的“七七”纪念日,忠烈祠都会举行公祭,祭拜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至抗战结束时,忠烈祠中已有19座公墓,每个陵墓中葬有人数不等的烈士尸骸,如三十七军六十师的公墓中葬有将士尸骸2128具。

1947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内中规定:每年的3月29日为春祭,9月30日为秋祭。1949年3月29日,忠烈祠中举行了最后一次政府公祭,此后迄今为止,除了民间、个人的扫墓活动外,都没有举行过任何级别的政府公祭。想必,中共政府不愿公祭,不仅仅是因为这祠宇中没有一个中共阵亡将士,更重要的是,一旦举行公祭,国人就知道了中共所宣传的其是“抗日中流砥柱”乃是一派胡言。

让人痛心的是,在1953年和1966年文革期间,忠烈祠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1953年,忠烈祠的建筑虽未损毁,但“碑身上所有的文字都被凿掉了,一字不留”,其中包括一百余处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赞颂阵亡将士的题刻。1966年,所有的将士的墓地全部被挖,尸骸被扬……,整个墓地的布局被毁的不成样子。

如今,忠烈祠周围的公墓除了七十四军公墓外有一块刻有国民党党徽及“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字样的石碑外,其余墓葬,均无任何指示标识。而且更为悲哀的是,在中共有选择的宣传下,众多的国人除了知晓所谓的“红色根据地”外,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处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所在!

叹一声,忠魂何处归?呜呼哀哉,被毁坏的岂止是烈士们的墓地,它毁掉的是中国人的良知,毁掉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壮烈的一页。不妨问一声:没有他们,何来我们?!就为了这简简单单的原因,我们难道不应该祭拜他们?难道不应该让忠魂得到些许慰藉?先让身处遥远之地的我点一支心香吧!

2011-07-04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