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官媒矮化香港选举结果 网民自有说法

本届香港区议会选举投票率创下71.2%的历史新高(美国之音汤惠芸)

香港泛民主派宣称在区议会选举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但是国家控制的中国媒体星期一(11月25日)淡化了泛民主派的胜利,宣称选举是“不公平的”,受到了“操控”。

但是很多中国网民对这类亲北京的宣传和描述嗤之以鼻。在受到严格审查的中国网络,一些支持北京反对香港抗议的民族主义言论得以过关,网民们敦促北京清醒地看到这样的现实,那就是在香港这个前英国殖民地,对中国的反感情绪是真真切切而且不断上升的。

香港在星期日举行的区议会选举的投票率高达71%,创下纪录,将近3百万香港人投下了选票。星期一的投票结果显示,在18个区议会总计452个席位中,支持民主的阵营宣称赢得了388席,亲北京阵营只保住了59席,泛民阵营一举夺下了17个区议会的控制权。

不信任票

人们普遍认为选举是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Carrie Lam)和她背后的北京中央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不过,中国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在社评中说,“冷静看待这次香港区议会选举的结果十分重要,要防止对它的误读使暴徒们受到鼓舞。”这篇社评提到,泛民和建制派所获实际票数的差距比席位差距要小得多。泛民阵营和建制派阵营总共得到的选票分别是166万张和122万张。

这家喉舌报纸争辩说,香港近几个月来的风波“对泛民在短时间内释放临时动员力有利”,触发“非理性的政治能量”,“对很多人、尤其是对建制派候选人以及他们支持者造成压力”。

《环球时报》的这篇社评还说,“西方一些势力”在为香港反对派助选,并煽动反对北京的情绪。社评提到了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国叛逃间谍揭露中国渗透网以及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驻香港使领馆前雇员遭酷刑。

社评说,这“都影响了香港舆论场”。社评还提到,美国国会迅速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这也是“冲区议会选举来的”。

《环球日报》得出结论说:“相信无论香港选情有什么样的波动,香港所有选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一个特别行政区内的选举,它们不可能冲击‘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西方操控?

老牌的香港亲北京报纸《大公报》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大公报》甚至走得更远,该报的社评称星期日的选举“不公平、不公正”,“高度政治化”,还有“外部势力……在今次选举中又伸出黑手”。

《大公报》的另一篇题为《暴力操控选举反对派胜之无道》的评论文章也说,星期日的区议会选举是“竞选环境不公平不公正、社会高度政治化情绪化、受西方势力深度干预的选举”。文章总结说,“一场选举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社会的面貌,无论反对派与西方社会怎样沆瀣一气,都改变不了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特区这一客观事实,都改变了不了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的信心信念。”

《环球时报》和《大公报》的社评都在类似推特的中国微博上吸引了数以百计的评论。

不过读者的反馈显然受到了审查。在文章的评论页面,人们看到的是:“抱歉,该内容暂时无法查看。”

中国虽然有内容审查,不过在其它的帖子上还是可以看到中国网民对香港区议会选举表达的看法。

一名微博用户写道:“央视中联办港澳办说一国两制是成功的!说的没错,两制是成功了,一国是彻底失败的。”

反中情绪上升

一个用户写道:“香港已经台湾化了,反中就是香港的主流民意,别自欺欺人了。”另一位用户说:“香港的选举结果,证明了多数人尽管不喜欢暴力,但更讨厌大陆!”

在微博上也可以看到民族主义者对香港选举的看法。网民发表的评论包括“我爱国,但是我不爱香港”和“对港人真的失望了,白眼狼啊”。

清醒看到现实

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的副主席蔡耀昌(Richard Tsoi)说,如果中国国家媒体表达的观点反映北京政府思路的话,那中国当局应当睁眼看看现实。

他说,北京“绝对是继续对香港民众的态度有某种误解。(选举结果)显示香港民众对政府的表现非常失望。”

他接着说:“从根本上说,这是关于落实‘一国两制’的虚幻以及未能维持香港全面民主的承诺。”

蔡耀昌说,泛民阵营有了最新的民意支持之后,将努力推动让林郑月娥的政府满足抗议者提出的关键诉求,包括实行香港特首和立法会的真正普选。

他还敦促北京放松对香港的控制,否则政治动荡还会继续。而这似乎是北京难以接受的。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星期一在东京会晤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后警告说:“任何企图搞乱香港、损害香港稳定繁荣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王毅在媒体的摄像机前说:“有一条很清楚,不管香港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区行政区。”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做出了谨慎的反应。他在推特上说:“希望他们(泛民派)将停止……极端街头政治。还希望选举将是结束暴乱的转折点。”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