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龚楚将军回忆录(88)

第四章 政治攻势与军事攻势

一九三二年一月廿八日,日军进攻上海,与驻上海的国军十九路军激战,全人民抗日情绪的情形,空前高涨!中央苏区于二月四日已接到了中共上海办事处的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了一次会议,我于六日接到中央政治局通知,七日赶赴瑞金出席,时间大约是八日晚上(是农历新年第三天),地点是瑞金北端,上次政治局开会之小木楼。出席者有:李德、陈绍禹、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邓发、刘伯承、赵博生、彭德怀、我及林彪等共有十多个人,会场的设备与上次一样,仅增加了一个洋油大吊灯。楼小灯多(有二盏灯),顿觉光朗,但洋油灯的烟臭气味,弥漫全楼,又因天气寒冷,窗户不能全部打开,空气混浊,很不好受。会议在下午八时开始,由秦邦宪主持,会议气氛肃穆,他简略的报告了日军侵沪,十九路军抗日,全国人民抗日情绪极高的情形后,并对时局作了分析,及本党政策的报告,略云:日军侵沪的情形,对于中国政局的影响,有两个可能:

一、国民党可能进行全国团结,领导抗日战争。若如此,我们红军必须争取合作抗日条件,以求在抗日战争中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在抗日过程中夺取抗日领导权。

二、国民党政府可能向日本政府屈服投降,签署卖国和平条约,及反共协定,全力进攻苏区,实现其所谓安内攘外的骗人政策。若如此,本党即必须揭露其投降面目和阴谋,发动全国军民与红军合作,实行抗日战争;迫使国民党放弃其进攻苏区,消灭红军的企图。

他报告完后,周恩来接着发言,略云:现在的国内形势最有利于本党军事和政治的发展,我们必须把握这一个时机,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在政略上,我很同意博古同志的意见,对于军事建设上,我主张立即利用抗日之名,首先动员全苏区的壮丁参加红军,以扩大红军实力。战略上应先夺取赣州,使赣江西岸至湘赣苏区之广大地区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然后藉北上抗日之名,攻打大城市,以扩大苏区,使军事与政治相配合的发展。

当其报告时,睁眉禄眼,紧握拳头,意气激昂,大有气吞牛斗之势!

毛泽东的态度很沉默,又很安详,毫无兴奋表情,待周恩来说完话后,他才缓缓的右手挽左手的站起来,并左顾右盼一番,然后才慢条斯理地说道:“刚才,秦、周两位同志的报告,原则上我很同意,但据我个人的观察和想法,我不敢过于乐观;我认为国民党不会立即和日本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上海十九路军的抗战行动,照情形来判断,乃是自发的,不能当为国民党当局有计划有准备的战争行动,他必定在加强局部战争中,换取谈和的代价,因此,我们在政略上尽管提出全国联合抗日的口号,以争取全国广大人民和各阶层如作家、新闻界、学生、工人、农民等抗日民族组织或个人的同情与合作,藉此破坏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信誉,我们能够收效多少,对本党总是有利的;若我们估计得过高,则很易松弛了我们的斗争意志,和招致失败的情绪。”

关于军事方面,他仍以为战略持久战,战术速决战是红军军事行动的最高原则,没胜利把握的仗,以不打为宜;攻赣州的提议,他同意,但必须要集中五倍至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彻底、干净的消灭敌人,才是上策;切勿分散兵力,致遭失败;五军团应该乘此机会使用,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革命情绪。

彭德怀接着站起来了,他的面包铁青,但声音很低,而且很不自然,似是极力抑制情绪似的,说道:“各位同志对政治的见解我很同意,军事方面,我主张立即行动,我敢担保一个星期打下赣州,请中央同意将这个任务交给我”。

朱德在会议中表示:政治上同意秦邦宪同志的政策,军事上亦同意攻打赣州。

项英、刘伯承、赵博生、林彪等均先后发言,大意都是扩大抗日宣传,严防国民党妥协卖国;红军要藉抗日救国之名,积极向外发展;本党要呼吁全国军民不分党派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等。

我是最后发言的一个,我首先说明:对政治局势的分析,我同意毛泽东的见解;我们不应该过于乐观,但不是取消主义,而是要积极的去推动这一局势的发展,积极去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使本党的愿望得以实现。关于进攻赣州的军事行动,我亦同意,但我认为除准备军事进攻之外,还要对赣州城的国军,展开政治攻势;我们是要利用抗日的名义,呼吁守城官兵及抗日民众,和我们团结抗日;在我们军事进攻之前,要先进行政治战、精神战,以瓦解其战志气,是可能收到“末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的。

关于军事准备方面,我认为本非今日会议的讨论范围,但因行动时间紧迫,不能再召开军事会议,特在此提出,以供大家讨论;赣州城高墙厚,且有两团守军,我军又缺乏重武器装备,难作攻坚之战,必非旦夕所能攻下,我们对于现有的炮兵(包括迫击炮在内)都要集中使用,先行给予城内守军以重大的火力威胁,以配合步兵的进攻;对于爆破器材,坑道作业器材等亦须事前充分准备,俾免临时遭遇困难,这是军事学上多谋必胜之意。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