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撤换林郑绝非空穴来风

前天早上林郑月娥出席行会前的记者答问会有一段小插曲。就在林郑快要完成答问之际,站在身后的女副官忽然不适晕倒,登时有点混乱与嘈杂声。可林郑稍微转头用眼睛瞟了一、两眼就如什么事都没发生般继续答问题,然后急步离开,连趋前察看发生了什么事的意图也没有,更不要说来个温言问候(据说后来有慰问)。也许,林郑心里满是行会将要谈的“重要议题”,又或在想不久后到上海有机会见到习近平时该说什么话,但在公众眼中看到的是个有官威没人味的人,并再次印证林郑的冷酷无情与倨傲,连对身边工作的人也没什么关怀,难怪她能无视百万市民的不安及忧虑强推“送中恶法”,把香港推入政治深渊;更难怪市民对她的评分创下20.2的空前纪录,只怕未来还可能再创新低。

四中全会讨论势触及

像这样与民为敌、众叛亲离的领袖,下台已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出现。此所以近几个月有关她“请辞”又或北京酝酿换人的消息传个不停,即使外交部发言人及林郑本人一再澄清、反驳也停不了。前几天著名的《金融时报》就有独家报道,指北京可能在明年3月动手,并已考虑了一些替补人选包括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及政协常委、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

《金融时报》报道一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很快出面澄清,指是别有用心的造谣,强调中央政府一贯支持林郑月娥及特区政府;而林郑月娥前天则援引有关发言,指从6月开始北京领导层一直支持她依法处理暴力事件,到现在也没改变,并指自己不会回应揣测性报道。

然而,仔细留意一下这段消息出现的时机及内容就知道这段消息充满放风及试水温的味道。首先,从星期一开始中共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是中共核心领导层一年半以来首次聚头讨论当前形势及如何对应。当中美中关系包括贸易关系如何重整、如何理顺自然是重要议程,历时四个多月的香港问题即使不在正式议程上也难免会触及,以统一整个高层的思想。

在这样重要的大会前传出北京可能撤换特首的消息绝非偶然,而是中共内部至少有部份人或派别对香港的乱局持续感到不耐烦,认为该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解开死结,包括提早要不得人心并已成北京政治包袱的林郑下台,换上新脸孔。这样做既可以跟“送中条例”的政治风暴切割,也可以让整个建制阵营重新出发争取主动。

对北京领导层部份人而言这肯定是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即使未必能即时说服习近平,也能构成一定压力使他不得不另寻出路。

一边“支持”一边酝酿

再看报道中提到的替补人选包括陈德霖、唐英年,他们在今次“送中恶法”风暴中没有陷得太深,没沾上与民为敌或支持警暴的污点;由这样的人作过渡特首既可避过林郑政府的“债”,也可以有更大的空间促成沟通对话,稍稍弥补撕裂的社会关系。若果两人或其他替补人选懂得来个“无为而治”,不搞什么大动作而是让社会休养生息,香港才能较快恢复真正的稳定。像这样切合政治时机又政治需要的换人方案不可能是凭空揣测,倒更像有心人的政治动作。

至于北京官方如外交部发言人的否认大可不必在意。所谓外交部发言人跟香港警方代表在“平暴”记者会上的发言差不多,都是谎言多于一切,没有什么公信力。再从过往几任特首的经验看,北京领导层一面说全力支持特首一边酝酿换人已不止一次发生。2004年12月董建华向当时的领导人胡锦涛述职时,胡仍肯定董及特区政府的工作,港澳办官员强调对董的礼遇没降格;可不过三个月后,董建华就以脚痛为理由自动辞职,由曾荫权接任。

梁振英“平定”占中有功,被领导人称许他“疾风知劲草”。可到2016年12月特首选举前夕梁振英就自行宣布因家庭理由不再争取连任。

林郑闯的祸比董、梁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香港众叛亲离,在国际社会贻笑大方,撤换她即使不能解决所有矛盾,但至少可以让市民消消气。视特首如棋子的北京领导层起意换人不仅不奇怪,更是势所必然。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