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龚楚将军回忆录(53)

在政治方面:红军部队里面也是平等的;虽然没有士兵委员会的组织,每个星期都分别举行一次工作或学习检讨会,每次战斗后亦举行检讨会;检讨会是官兵混合编组,士兵可以批评官长,情形相当融洽,确确实实的做到了平等的地位。

关于军需补给问题:械弹方面,因为由南宁转移至百色时,已运来两个师的枪械(是俞作柏准备扩充两个师的装备),子弹每枝枪可配二百发,我们已准备建设子弹制造厂,机器设备亦已运到。

粮食方面:在右江已被控制的各县,农民已停止向地主交租,规定农民每年生产的总收获量征收百份之十五的土地税,亦足够红军及政府机关的粮食供应而有余。

经济方面:有国民党政府时期的禁烟局和税局,征收由云南、贵州运出的鸦片过境税,及物资出入口税等,收入现金颇为可观,足资红军的开支,并可补助地方政府。

卫生药物:我们可从越南购入,毫不困难,但医生缺乏,是一件始终未曾解决的问题。

运输补给:因为每县都设有粮仓,重要交通线上亦设有粮仓,且因有广大工农群众的帮助,虽远在东兰、凤山、天峨那些山区,运输补给,从未发生过困难。

服装方面:我们在右江时期,设有被服厂,布匹由南宁及越南采购运来,初期每人有内衣两套,军便服两套,棉衣一件,胶鞋则两月发一对,从未缺少。

红军这种待遇和补给情形,一直维持到一九三零年十月,至我们离开右江之后才有改变。

要叙述红七军的干部训练,我首先要说明红七军的干部状况:红七军是由一个团的兵力扩为一个军,除了廿一师韦拔群部是过去的地方干部外,其余军部及十九、二十两个师都是新编成的。

红七军的干部来源:一部份是由党中央派来的,军事干部如张云逸、我、李湛、李显(云南讲武堂出身)、张翼(日本士宫学校出身)、章健(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王震、马达飞(广东连县人,黄埔军校选送俄国留学生)……等;另一部份是接收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宁分校第一期的学生,如:何子初(中共党员)、黄子荣、唐睿、莫文骅(以上三人初非党员后加入党),又有一部份是张云逸找来的,如:云广英、胡元、张运楫等(均非党员)。政治干部,中共派来的有:陈豪人、余惠、许苏魂、袁任远、李朴(四川人黄埔军校政科毕业)、叶季壮等。其余军政干部,如:李天佑、杨勇、陈漫远等,均系军队的司书,逐渐训练提拔出来的杰出人才。至于邓小平、贺昌等,只是在俞作柏在广西执政时期,御中共中央之命来广西南宁参加短期工作,以后则来往于上海中共中央与广西苏区之间,传达中央指示,红七军成立后,即未参加实际工作。陈豪人亦于一九三零年冬,红七军奉调入赣途中,藉故离开队伍。

王震,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曾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长,参加南昌暴动失败后,回上海,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赴莫斯科习军事,一九二九年夏回国,是年秋由中央派赴广西红七军工作,任十九师五十五团第二营营长,于同年进攻贵州省古州时受重伤,折断左脚,后赴上海留医,痊愈后复入中央苏区,任萧克军之政委,中共统治大陆后,任农垦部长至今。云广英,广东海南岛人,曾任第七军军需处科长,后调任十九师军需处长,再升七军军需处长后,曾任广东省府秘书长。

以红七军的力量及当时的斗争环境来说,是很可能创造一个较大的革命割据区域的,可是因为军政干部的缺乏,使我们无法能够开展这一个局面,广西地方干部也十分缺乏。除了雷经天负责右江区的苏维埃运动,和韦拔群负责东兰、凤山的苏维埃运动及二十一师外,实在无法找到地方干部以适应革命工作的需要。我们在红七军成立之日起,即尽一切可能去培养干部。当时我们最急需的是初级军事干部,如连、排长等,因此便首先成立了一个军事教导大队,以二十师参谋长胡元兼任大队长。由各师及地方团队遴选部队中之军士及地方优秀青年,编成三个中队;训练时间亦只定六个月为一期,毕业后分派补充部队及地方赤卫队,并继续召集编训。

政治干部训练:由政治部办了一期政治干部训练班。全班学生有一百二十人。由右江地方党,及红军中选拔优秀青年送训。现任中共统治区的广西省政府主席韦国清,就是当年韦拔群选送的学生之一,他结业后,参加红七军任连级政治指导员。

对于现职军政干部之训练:

(一)军事训练方面:以研究团、营、连之攻防战术为主,而以军事讨论,及图上作业方式进行。对于游击战术之实施,及运动战、遭遇战之要领,亦为经常研究的课题。

参谋人员之培养,如各种参谋业务、绘图实习、敌情研究和判断、通讯连络。在驻军时,由参谋首长负责,每日有一小时之时间进行之。

(二)政治训练方面:除了由军政首长作各项政治报告及讨论外,并经常由政治部拟定各项政治课题及政治教材,分发给干部阅读,及召集政治讨论会,灌输革命思想。

红七军的训练工作,我认为比较红四军的初期,以至井岗山时期,都进步得多。不过我感觉到:政治教育总不如军事教育和军事领导有成绩,主要原因是缺乏优秀政治干部为中心领导。所以后来红七军干部的成就,政治干部并不如军事干部有成就。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