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由《傅雷家书》谈做人

我该是个读书很慎重的人,至少在年轻的时候总该奠定好最好的基础,于是十分在意每次选择的得失。不会滥交朋友,这点在看书上也极为严格。《傅雷家书》其实要论艺术性是不及许多金典作品的,没有卢梭《新爱洛伊丝》书信的炽诚热烈,也不及《曾国潘家书》的掷地有声,傅雷给两儿子,特别是大儿子的上百封信中传递的是一个学者朴素的人格操守,一个长者对孩儿的思念和教育的呕心沥血。我想我在一本书中最看重的,正是那种朴素的人格魅力,而这本书正很好的具备了。

《傅雷家书》与杨绛的《我们仨》给我同样的体会,虽然是不同人的作品却可以看到相似的人格。比如传统的文化人,朴素坚毅的性格,对崇高人格理想的坚守。他们的学问都是博大精深的,对待工作也是踏实勤勤恳恳的。傅雷和杨绛都是搞翻译的,留学欧美,且中西文化贯通,彼此曾经也邻居似的常串门。相似的人才会吸引相似的人走在一起,我对这两位前辈也是极其的敬仰。

我喜欢常去通过看书串门,去了解他们的人格,像他们一样的学者,当然还有冰心、巴金、史铁生、居里夫人、罗素、泰戈尔、史怀哲之流,研究他们的书,他们的传记,从中汲取一些精神的力量。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我都觉得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他们的事业要求他们比常人要更加纯粹更加专注,而一个品德与其事业一样杰出的艺术家或科学家那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是人类社会光明之所向。

无论《傅雷家书》多少人觉得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多么迂腐,甚至专制,但一个人一生可以译出那么多优秀的金典著作都是了不起的人。就比如众所皆知的《克里斯朵夫》,如今的译者估计没有多少人敢肯定的说能胜过傅雷的译本。一个译者除了具有较高的翻译技能,还要能吃透文本,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最主要克里斯朵夫是个音乐家,一个有高尚灵魂的音乐家,而只有像傅雷这样相似灵魂的人才更能体会天才的孤寂,这样的翻译首先需要伟大人格做支撑。

傅雷在信中谈艺术。

他说:‌‌“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间性。‌‌”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P99-P100)

傅雷在信中谈找终生伴侣的要求提出:‌‌“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无论是谈做艺术家还是经营婚姻,傅雷无不是以人格的要求为前提。正如书中被广泛引用的话,他教导儿子‌‌“先做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正是他将培养人放在首位的体现。

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两年,无论接触的工作还是涉及谈婚论嫁,亦或结交朋友,公共集体生活,我愈发觉得做人的重要。当你投递简历时,是否够谨慎以避免给他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你择偶限制的标准又会不会是你内心某种求而不得心理在作祟,你对朋友的承诺是否都按时履行呢。我常觉得人可以做不好事,但千万别做不好人。这个人不一定是你一定多么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就比如傅雷是很不会这一套的,他留学回来本来学的美术,后来与俗世不和,宁愿在家闭门翻译。但他做人是正直踏实的,每个人都可自问良心的那杆秤,是否真实,是否健康,是否无愧于心。

我知道《傅雷家书》里的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是尽心尽责的,他对早年对傅聪过苛的教育后悔,也是他对自己人格的清洗。正如他教导傅聪那样用实际行动做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以身作则要求自己。这让我想到史怀哲的话。‌‌“我们只有三个方法教导儿童:第一个是以身作则,第二个依然是以身作则,第三个仍然是以身作则.‌‌”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