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五大诉求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逆权运动已超过一百天,北京及建制派对市民提出的重要诉求不管是独立调查委员会还是尽快落实双普选仍是视而不见,甚或说市民及抗争者贪得无厌,节外生枝。以那位常被传为特首热门人选的行会召集人陈智思为例,他最近就公开表明政府不会再回应余下的四大诉求,认为即使接受了抗争者可能又会提出其他要求,而街头冲突则仍然停不了。

北京近期则大概忙于打压台湾外交空间及为十一作准备,对香港现况稍为少了点杀气腾腾的批评,但态度依旧强硬,既批评黄之锋、何韵诗等到美国国会听证会是勾结外国势力搞港独,官媒如《人民日报》则批判逆权运动不再限于反修例,而是要改变香港的宪制秩序,冲击一国两制原则底线。

惟双普选能解决当前困局

陈智思之流或北京官媒究竟是真蠢还是装儍只有他们知道,但他们的看法不但错得厉害,并继续落后于形势,只会令当前政治僵局更难纾解。首先,市民及抗争者的五大诉求并不是凭空杜撰或即兴为凑数而来,而是环环紧扣直指当前困局的核心;只有正面回应五大诉求,由“送中修例”引发的“逆权运动”才有可能告一段落,市民才会对政治建制及公权力回复信心及信任,社会矛盾及撕裂才能透过体制内的方法疏理解决(包括投票箱),不需再在街头比拼。

先回到抗争的原点:“送中条例”。林郑月娥及特区政府是在社会没有共识或强烈诉求下推出法案的,也是在市民、商界、法律界强烈反对下坚持硬推的。从提出到准备通过的几个月间,市民大众、专业团体、法律界、商界(包括不少亲中富豪)清楚及强烈表明反对“送中条例”,认为损害港人的法律保护网外更会打击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商业中心的地位,令香港优势及竞争力尽失。

到六月九日即法案在立法会二读前夜,百万市民上街反对修例,希望林郑及建制派临崖勒马,不要葬送香港。可不管是林郑、行会成员或建制派立法会议员不惜与百万市民对着干。对他们的反对声音置若罔闻,坚持去马。到六月十六日二百万人上街,林郑及建制派仍死不悔改,不肯正式撤回,反而着意加强镇压,任由警方把武力暴力升级打压市民。

到了这地步,市民及抗争者都清楚明白现时香港的政治建制不但不会以民心为心,反而执意与民为敌,可随时强行通过多数市民强烈反对的法案及政策,或让类似“送中条例”的恶法卷土重来,而市民及他们选出的议会代表在扭曲的政制内根本无法阻止。

要防止恶法重临,最根本的做法正是改革政治体制,令建制不再由少数人垄断而是真正反映大多数市民的意见。只要特首及立法会都由普选产生,他们为了政治生存便不可能逆民意而行,更不能把人人厌弃的恶法强加在市民头上。任何人看到这一点都不难明白,尽快落实双普选绝不是什么节外生枝的要求,而是解决当前困局最彻底的办法。没有这方面的进展,没有体制上的保证,林郑这般刚愎自用的人固然会继续霸占高位,只懂做政府应声虫的人将继续握有议会的主导权。市民对此能感到安心吗?

至于独立调查委员会可说是政府解决危机的指定动作,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固然一再成立政府以外的委员会调查处理抗争政治问题,前港英政府以至特区政府同样爱以独立委员会处理烫手政治山芋。具体如医管局的医疗事故,大的如短桩及近期沙中线工程质量问题等,特区政府都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处理。

不独立调查 无法修补撕裂

今次历时过百天的“逆权运动”涉及的问题广泛又复杂,不同看法甚多,并直接触及社会深层次矛盾,其中警权过大警暴不受控更已形同社会毒瘤,吞噬社会互信及秩序,令暴力在社区不断扩散。再不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处理矛盾,给公众一个好好的交代,官民、警民关系将持续恶化,不同政见市民的冲突加剧,街头想不成为“战场”也不可能;而林郑及特区政府的所谓社区对话则只会徒劳无功,因为若果政府连真相也不想让市民知道,所谓修补社会撕裂根本无从谈起。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